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核心城市,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为保障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成都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楼市调控政策,其中限购政策是核心措施之一,成都楼盘限购政策旨在抑制投机性购房需求,保障刚需群体的住房需求,稳定市场预期,避免房价过快上涨,以下从政策背景、具体内容、实施效果及市场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政策背景与调整历程
成都楼市限购政策的出台与调整,与全国房地产市场调控及本地市场行情密切相关,2011年,成都首次出台限购政策,对主城区及高新西区等区域实施限购,此后根据市场变化多次调整,2016年、2017年期间,随着房价快速上涨,限购范围扩大至全市,且提高了购房门槛,包括要求非本地户籍购房者需缴纳一定年限的社保或个税,2020年以来,为应对疫情冲击及市场下行压力,政策曾短暂放松,但随后又根据市场回暖情况逐步收紧,体现出“房住不炒”的总基调下,政策的灵活性和精准性。
当前限购政策核心内容
截至2023年,成都最新的限购政策主要包含以下要点:
-
限购区域:成都限购范围覆盖全市,包括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龙泉驿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郫都区、高新区(含高新西区)、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等,近郊部分热点区域(如东部新区、新津区等)也纳入限购范围,基本实现了全域限购。
-
户籍要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本市户籍居民:在限购区域内,每户家庭(含夫妻双方及未成年子女)最多拥有2套住房,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家庭,不得在限购区域内新增购买住房。
- 非本市户籍居民:在限购区域内,需提供购房之日前在本市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满12个月的证明,方可购买1套住房,对于无法提供社保或个税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暂停在限购区域内购买住房。
-
特殊群体政策
- 高层次人才:符合成都市人才分类标准的高层次人才,可享受一定的购房优惠政策,如部分区域允许无社保或个税缴纳证明购买1套住房,具体以人才认定政策为准。
- 多子女家庭:对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的多子女家庭(如二孩、三孩家庭),部分区域可能有优化措施,例如允许在原有限购套数基础上新增1套购房资格,具体需以当地政策细则为准。
-
限售政策:在限购区域内购买的住房,需取得《不动产权证书》满2年方可上市交易,旨在抑制短期投机行为,稳定市场供应。
政策实施效果与市场影响
-
抑制投机需求:限购政策的实施有效打击了投机性购房行为,尤其是非本市户籍购房者的社保或个税门槛,显著减少了“炒房团”的短期套利空间,使市场逐渐回归以自住需求为主导。
-
稳定房价预期:通过限制购房套数和区域,政策有效遏制了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使得房价涨幅逐步趋稳,避免了市场大起大落的风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优化市场结构:限购政策促使开发商更加注重产品品质和刚需需求,推动中小户型、低总价房源的供应增加,同时保障性住房(如人才公寓、租赁住房)的建设力度加大,进一步优化了住房市场结构。
-
对刚需群体的保障:政策优先保障本地户籍家庭及长期在蓉工作的非户籍家庭的购房需求,通过社保或个税门槛筛选出真实居住需求群体,提高了刚需群体的购房机会。
政策执行中的挑战与展望
尽管限购政策在稳定市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执行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部分购房者通过“假离婚”、代持等方式规避限购,增加了政策监管难度;限购政策对部分改善型需求也造成一定影响,如家庭人口增加后需要更大住房面积,但受限于限购套数无法置换。
成都楼市调控政策可能在“房住不炒”的总基调下,进一步向精准化、差异化调整,对多子女家庭、老年人等群体的购房需求给予更多支持;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违规购房行为;同时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目标。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非成都市户籍居民在成都购房,社保或个税缴纳中断后是否会影响购房资格?
解答:根据当前政策,非本市户籍居民需在购房之日前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满12个月,且中间不能有断缴记录,若出现断缴情况,需重新计算连续缴纳年限,累计满12个月后方可具备购房资格,若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连续缴纳,2023年1月断缴,则需从2023年2月起重新计算,至2024年1月才满足条件。
问题2:成都市户籍家庭在限购区域内已有2套住房,能否通过“以小换大”的方式购买改善型住房?
解答:根据现行限购政策,本市户籍家庭在限购区域内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不得在限购区域内新增购买住房,即使通过出售原有住房进行“以小换大”,也无法突破限购套数限制,若家庭名下仅有1套住房,且出售后名下无房,则可在限购区域内购买1套住房;若名下已有2套住房,则需待其中1套住房满2年并出售后,方可重新购房。
限购政策,期待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