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路8号院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地处中关村科技园区核心地带,周边高校林立、科研机构密集,是兼具人文底蕴与现代活力的城市生活区,该院落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末,总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由12栋6层板式住宅楼和1栋社区服务中心组成,常住人口约2000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居民占比达35%,是一个典型的老龄化社区,近年来,通过基层治理创新和适老化改造,花园路8号院逐渐成为老旧小区转型升级的典范。

院落整体布局呈“工”字形,中心区域为2000平方米的社区花园,种植有银杏、国槐等乔木50余株,月季、鸢尾等花卉200余平方米,并设置了休闲座椅、健身器材和儿童游乐区,花园北侧为社区服务中心,一层设有社区卫生服务站、老年活动室和24小时自助图书馆,二层为党群服务中心和“议事厅”,为居民提供多元化服务,南侧停车场经过改造后新增了50个充电桩车位,并引入智能停车管理系统,有效解决了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
在社区治理方面,花园路8号院建立了“党支部+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四方联动机制,每月15日定期召开“庭院议事会”,邀请居民代表、商户代表和辖区单位共同参与社区事务决策,2022年,院落通过“居民众筹+政府补贴”方式完成了节能改造工程,包括外墙保温、更换节能门窗和屋顶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120吨,社区还组建了5支志愿者队伍,包括“银发巡逻队”“绿色先锋队”等,常态化开展环境维护、矛盾调解等服务。
针对老年居民占比高的特点,院落重点推进适老化服务升级,社区卫生服务站每周三邀请三甲医院专家坐诊,为8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体检;老年活动室开设了书法、合唱、智能手机使用等课程,日均参与活动人数超100人次;2023年,社区在楼道内安装了12部爬楼机,并建立了“一键呼叫”响应系统,确保老年人在紧急情况下15分钟内得到救助,院落还与周边超市、餐厅合作推出“老年送餐服务”,解决了独居老人做饭难的问题。
花园路8号院的文化建设也颇具特色,社区每年举办“庭院文化节”,包括邻里百家宴、亲子运动会等活动,参与居民超过800人次;中心花园的“文化墙”展示了院落的历史变迁和居民风采,成为社区文化地标;2021年,社区图书室与北京大学图书馆合作,实现了图书通借通还,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环境维护方面,院落实行“垃圾分类积分制”,居民可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垃圾分类准确率从最初的60%提升至95%以上。

花园路8号院的改造实践为老旧小区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通过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科技赋能相结合的方式,院落实现了从“老旧小区”到“宜居家园”的蜕变,院落计划建设“智慧社区”平台,整合物业、医疗、养老等服务资源,进一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正如社区一位80岁老人所说:“在这里住了20年,看着院子一天天变好,就像自己的家越来越温馨。”
相关问答FAQs
Q1: 花园路8号院的适老化改造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A1: 花园路8号院的适老化改造涵盖硬件设施和服务升级两方面,硬件上,完成了楼道无障碍改造、安装爬楼机、增设扶手和紧急呼叫系统;服务上,提供定期医疗巡诊、老年食堂送餐、文化活动定制等,还建立了“15分钟应急响应”机制,确保老年居民的安全与便利。
Q2: 社区如何解决停车难问题?
A2: 通过“挖潜+智能”双管齐下:一方面将闲置空地改造为停车场,新增50个充电桩车位;另一方面引入智能停车系统,实现车位预约、错峰共享,并通过“潮汐停车”与周边单位合作,夜间向居民开放单位车位,有效缓解了停车压力,车位利用率提升40%。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