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花园新村位于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的英州镇,地处热带滨海地区,北依吊罗山脉,南邻清水湾,东接土福湾,西连英州镇区,地理位置优越,环境宜人,作为陵水县近年来重点打造的乡村振兴示范点,花园新村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通过整合当地自然资源与黎族苗族文化特色,逐步发展成为集休闲旅游、文化体验、现代农业于一体的新型农村社区。

花园新村的规划建设充分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村域总面积约3.2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约800亩,耕地和林地面积约2400亩,村内道路网络完善,主宽8米,次宽4米,采用柏油路面与步行道相结合的设计,既满足了村民出行需求,又保留了乡村自然风貌,建筑风格融合了黎族船型屋与现代简约元素,屋顶采用坡顶设计,外墙以白色和米黄色为主色调,搭配黎族图腾装饰,既美观又富有文化内涵,截至目前,全村共有居民156户,总人口628人,其中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占比超过85%,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村落。
产业发展是花园新村建设的核心支撑,村里依托热带气候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形成了“一产+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在农业方面,重点种植百香果、莲雾、芒果等热带水果,以及冬季瓜菜,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品牌销售,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2022年,全村农业总产值达85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3万元,较2017年增长了近两倍,在旅游业方面,花园新村打造了“四季花海”“黎苗风情园”“亲子农场”等景点,开发黎族织锦、竹编、苗族蜡染等非遗体验项目,年均接待游客超过1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300万元,村里还引入了电商服务站,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销售农产品,进一步拓宽了增收渠道。
生态宜居是花园新村的重要标签,村里实施了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实现了垃圾分类处理、污水集中处理和厕所全覆盖,每家每户均配备了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灶具等绿色设施,村内道路两旁种植了三角梅、凤凰木等观赏植物,公共区域设置了休闲凉亭、健身步道,村民的生活品质显著提升,值得一提的是,花园新村还保留了原有的古榕树、荔枝林等自然景观,并打造了“村史馆”“文化广场”等公共空间,让村民在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2021年,花园新村被评为“海南省文明村镇”,2022年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文化建设是花园新村凝聚人心的重要抓手,村里定期举办“三月三”黎苗族传统节日、丰收节、农民运动会等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村里还组建了黎族民歌队、苗族银饰舞队等文艺团体,培养了一批民间文化传承人,在教育方面,花园新村新建了幼儿园和小学,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确保了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医疗方面,村里设有卫生室,配备了专职医生和基本医疗设备,并与县医院建立了远程医疗合作,为村民提供了便捷的医疗服务。

社区治理是花园新村和谐稳定的基础,村里建立了“党支部+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治理架构,推行“积分制”管理办法,将村民参与环境卫生、志愿服务、遵纪守法等行为量化为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或服务,有效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热情,村里还设立了“法律顾问”和“人民调解员”,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了社区的和谐稳定,2023年,花园新村的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到98%,村民满意度连续三年位居全县前列。
展望未来,陵水花园新村将继续深化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推进“智慧乡村”建设,完善5G网络、智能安防等基础设施;计划扩大旅游产业规模,打造高端民宿集群和康养中心,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村里还将加强与周边村庄的联动,形成“以点带面”的发展格局,为陵水县乃至海南省的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以下是关于陵水花园新村的相关问答FAQs:
Q1: 陵水花园新村的主要产业有哪些?如何带动村民增收?
A1: 陵水花园新村的主要产业包括特色农业(百香果、莲雾等热带水果和冬季瓜菜)、乡村旅游(四季花海、非遗体验项目)和电商销售,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统一生产和销售,确保农产品稳定收益;旅游业提供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如民宿经营、手工艺品制作等;电商直播拓宽了销售渠道,实现了农产品溢价增收,2022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万元,较2017年增长近两倍。

Q2: 花园新村在生态保护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A2: 花园新村通过多项措施保护生态环境:一是实施垃圾分类和污水集中处理,实现无害化处理率100%;推广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灶具等绿色设施;二是保留古榕树、荔枝林等自然景观,打造生态步道和公共绿地;三是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推广有机种植;四是将黎族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环保理念结合,实现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些举措使花园新村成为“海南省文明村镇”和“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