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花园口经济区作为辽宁省重点发展的临港产业园区,近年来在产业升级与城市更新中不断推出标杆项目,其最新规划聚焦于“产城融合”与“绿色生态”双轮驱动,旨在打造集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与宜居生活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以下从项目背景、核心规划、产业布局、生态建设及配套升级等维度,详细解读大连花园口最新项目的亮点与方向。

项目背景与战略定位
大连花园口经济区自2005年设立以来,依托毗邻黄海的区位优势与大连东北亚航运中心的辐射力,已形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健康食品等主导产业,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的实施,花园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最新项目以“建设东北亚开放合作新高地”为总目标,突出“产业先行、生态优先、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计划总投资超200亿元,规划面积达30平方公里,涵盖产业园区、创新研发、城市服务、生态休闲四大功能板块,旨在通过5-10年建设,实现从“产业园区”向“现代化新城”的跨越。
核心规划:构建“一核三带”空间格局
最新项目在空间布局上采用“一核三带”结构,确保功能分区清晰、资源高效联动。
- “一核”:即花园口科创核,位于园区中心区域,规划建设总面积5平方公里的科创总部基地,重点布局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成果转化等平台,引入高校院所共建联合实验室,打造区域创新策源地,目前已与大连理工大学、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达成合作,拟设立新材料与智能制造研究院。
- “三带”:
- 先进制造产业带:沿黄海海岸线布局,重点发展高端装备零部件、海洋工程装备及智能装备制造,规划20个标准化产业单元,预计引入企业50家,年产值目标300亿元。
- 生态休闲景观带:依托现有湿地资源,建设10公里滨海生态廊道,包含湿地公园、运动公园、滨水商业街等设施,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宜居环境。
- 现代服务示范带:连接产业区与生活区,规划建设商务金融中心、人才公寓、国际学校、三甲医院等配套服务项目,解决产业人才“安居乐业”需求。
产业升级: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绿色低碳”
项目在产业选择上突出“高精尖特”导向,重点培育三大产业集群:
- 新材料产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发展高性能复合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等,规划建设新材料中试基地,推动产业链向下游高端应用延伸,目前已引进某上市公司投资20亿元建设年产5万吨可降解塑料项目,预计2025年投产。
- 数字经济与智能制造:布局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传感器及核心零部件制造,规划建设“数字孪生”示范工厂,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计划3年内引入数字经济企业100家,培育瞪羚企业10家。
- 生命健康产业: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发展海洋生物医药、健康食品及医疗器械产业,建设海洋生物产业园,打造“研发-生产-销售”全产业链。
为强化产业支撑,项目同步规划“五大服务平台”:共享制造中心、智慧物流园区、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绿色金融服务中心及人才发展中心,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生态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最新项目将生态保护作为核心发展理念,投资30亿元实施“生态修复与提质工程”:
- 湿地保护与修复:对园区内2万亩滨海湿地进行生态修复,恢复红树林植被,构建“湿地-绿地-海洋”生态屏障,打造国家级湿地公园。
- 绿色能源应用:推广分布式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规划在产业园区屋顶建设100兆瓦光伏电站,实现园区绿电使用率超30%。
- 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中心、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项目,推动企业间废物交换利用,实现“零排放”园区目标。
项目还计划建设“海绵城市”示范区,通过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等设施,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率达70%以上。
配套升级:打造“15分钟生活圈”
为提升城市功能品质,项目在生活配套方面重点推进“五个一”工程:
- 一所高品质学校:引进大连知名教育集团,建设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的国际化学校,提供2400个学位。
- 一家三甲医院:与大连医科大学合作建设花园口医院,设置综合医疗、康复保健等科室,配备先进医疗设备。
- 一条轨道交通线:推动地铁13号线延伸至花园口核心区,预计2026年通车,实现与大连主城区30分钟通达。
- 一个文化体育中心:包含图书馆、体育馆、游泳馆及文化广场,举办各类文体活动,丰富居民生活。
- 一个智慧社区:新建人才公寓5000套,配套智慧安防、社区服务等系统,打造“全龄友好型”社区。
相关问答FAQs
Q1:大连花园口最新项目的产业招商方向是什么?对入驻企业有哪些优惠政策?
A1:项目重点招商方向包括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数字经济、生命健康四大领域,优惠政策方面,除享受国家振兴东北、辽宁沿海经济带等普惠政策外,园区还推出“一事一议”专项扶持:对新引进的龙头企业,给予最高2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补贴;对研发投入超5000万元的企业,按10%给予研发补助;对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提供最高100万元安家补贴及子女入学保障,园区设立1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通过股权投资、融资担保等方式支持企业发展。

Q2:项目如何平衡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A2:项目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通过三方面实现平衡:一是严格产业准入,禁止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入驻,所有企业需通过环境影响评价;二是建设集中式环保设施,包括污水处理厂、固废处置中心等,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三是推行“绿色制造”标准,要求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园区内企业需完成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生态修复工程与产业开发同步推进,目前已完成1.2万亩湿地修复,2025年前将实现全域生态绿化覆盖率达45%以上。
暂无评论,2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