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转租房子时,由于涉及中间环节较多,租客容易遇到信息虚假、房东不知情、押金克扣等问题,需从多个环节加强防范,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以下从信息核实、合同签订、支付方式、现场核查及后续沟通五个方面详细说明如何防止被骗。

严格核实转租方身份与房源真实性
转租前必须确认转租方是否有合法转租权,这是避免被骗的核心前提,若转租方是原租客,需要求其出示与房东签订的原始租赁合同,并重点核查合同中是否包含“允许转租”条款(通常需房东书面同意);若转租方是二房东或中介,需核验其身份证、营业执照(中介机构)及转租授权委托书,确保其具备合法转租资格,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中介机构是否存在经营异常或违法记录,避免与无资质中介合作。
房源信息需多方验证,警惕“低价诱骗”陷阱,可通过“贝壳找房”“链家”等正规平台对比同小区租金水平,若远低于市场价(如低于均价20%以上),需高度警惕;要求转租方提供房产证复印件或房屋权属证明,并通过“当地住建委官网”核实产权人信息,确认房屋是否存在抵押、查封等限制交易情形,建议联系房东本人(通过产权证留存的电话),当面沟通转租事宜,确认其知情并同意,避免“二房东”骗租后失联。
签订书面转租合同,明确权利义务
口头约定极易引发纠纷,必须签订书面《转租合同》,且合同内容需经双方逐条确认,避免模糊表述,合同中应明确以下关键条款:
- 转租期限:不得超过原租赁合同剩余期限,需注明原租赁合同到期日,若因房东原因导致合同无法履行,转租方需承担违约责任(如双倍返还押金)。
- 租金与支付方式:租金金额、支付周期(月付/季付)、递增比例需明确约定,避免“先付后租”的大额支付(如年付),建议采用“押一付三”或月付方式,降低资金风险。
- 押金退还条件:详细列明押金退还情形(如无房屋损坏、无欠费等)及退还时限,避免转租方以“房屋自然损耗”等理由克扣押金。
- 违约责任:明确转租方违约(如中途涨租、提前收回房屋)和租客违约(如逾期支付租金)的赔偿标准,例如转租方单方面解约需退还剩余租金及押金,并支付1个月租金作为违约金。
签订合同时,需确保双方签字按手印,并留存转租方身份证复印件、原始租赁合同复印件等材料,若条件允许,可到当地公证处对合同进行公证,增强法律效力。

谨慎支付费用,优先选择第三方监管
租金、押金等大额支付需通过银行转账并备注“房屋转租租金/押金”,避免现金交易导致无法追溯,若转租方要求通过个人账户支付,需核实账户名是否与转租方身份证一致,警惕“账户异常”要求转到其他账户的情况,对于长期租赁(如半年以上),可建议将租金支付至第三方监管平台(如支付宝的“租房押金监管”),按月或按季度向转租方账户释放,降低卷款跑路风险。
警惕“预付费陷阱”,如转租方以“优惠折扣”要求提前支付半年以上租金,或以“物业费、水电费”等名义收取额外费用,需核实收费依据(如要求提供物业缴费凭证),确认费用是否合理后再支付。
现场核查房屋状况与配套设施
入住前务必与转租方共同核查房屋现状,避免后续因“房屋损坏”被克扣押金,使用《房屋交接验收表》逐项记录房屋装修、家具家电状况(如墙面有无裂缝、家电是否能正常使用、门窗锁具是否完好等),双方签字确认并拍照留存,检查水、电、燃气、物业费等缴费记录,要求转租方提供近3个月的缴费凭证,确认无欠费情况,避免入住后承担额外费用。
对于房屋周边环境,需实地查看采光、通风、交通便利性等,确认与宣传信息一致,避免“图片与实物严重不符”的情况,若房屋存在安全隐患(如电路老化、消防设施缺失),有权拒绝入住并要求转租方整改。

保留沟通记录,及时维权
转租过程中,与转租方、房东的沟通(如租金调整、维修需求)尽量通过微信、短信等留存文字记录,避免口头约定,若遇到转租方失联、单方面涨租或克扣押金等情况,首先可向当地住建委房地产管理部门投诉(通过“12345”市民热线或官网),要求调解;若涉及诈骗(如伪造租房合同后卷款跑路),需立即报警,并提交转账记录、合同、聊天记录等证据,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相关问答FAQs
Q1:转租时发现二房东没有经过房东同意,合同是否有效?
A:若原始租赁合同中未约定“允许转租”,且房东事后未追认,则转租合同无效,租客可要求二房东返还已支付的租金及押金,并赔偿损失(如利息、租房中介费等),若二房东拒不退还,可凭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证据向法院起诉,或向公安机关报案(若涉嫌诈骗)。
Q2:入住后发现二拖欠物业费,租客需要承担吗?
A:若转租合同中明确约定“物业费由转租方承担”,则租客无需承担,可要求转租方补缴;若合同未约定或约定不明,根据《民法典》规定,租客需承担因实际居住产生的合理物业费,但有权向转租方追偿,建议在入住前核实物业费缴纳情况,并在合同中明确费用承担主体,避免纠纷。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