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租房遭遇诈骗时,及时报警是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途径,但报警时需要清晰、有条理地陈述信息,以提高警方处理效率,以下从报警前的准备、报警时的沟通要点、后续跟进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展开说明,帮助受害者有效报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报警前的准备工作
在前往派出所或拨打110报警前,需整理以下关键信息,确保内容准确、完整:
- 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现住址(若已入住被骗房屋)等,便于警方核实身份及联系。
- 房屋及交易细节:
- 房屋具体地址(精确到门牌号)、产权性质(个人/中介)、出租方信息(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若已知);
- 租赁期限、租金金额(月租金/押金/其他费用)、支付方式(现金/银行转账/微信/支付宝,需保留转账凭证截图)、支付时间及凭证编号;
- 签订的租赁合同(若有,需携带原件及复印件,重点标注合同中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条款,如“押金退还条件”“房屋设施责任”等)。
- 诈骗行为证据:
- 虚假宣传材料:如中介伪造的“房产证”“房东委托书”(可对比官方信息核实)、虚假低价房源广告(截图注明发布平台、时间);
- 沟通记录:与出租方的微信聊天记录、电话录音(需提前确认录音合法性,实践中个人间通话录音作为证据多被采纳)、短信往来;
- 现场照片/视频:房屋实际状况(如与描述不符的破损、设施缺失)、签约现场、支付凭证(如转账截图、收条)等;
- 其他证人信息:如一同看房的朋友、邻居等,可协助佐证房屋情况或交易过程。
建议将上述证据分类整理成电子版(备份至云端)和纸质版,报警时携带纸质版原件及电子版备查。
报警时的沟通要点
到达派出所后,向民警清晰陈述被骗经过,可按照“时间顺序+关键细节”的逻辑展开,重点突出“诈骗事实”和“损失情况”。
陈述被骗经过(时间轴)
- 接触阶段:何时、通过何种渠道(中介平台、房东直租、熟人介绍)接触到房源,对方如何介绍房屋优势(如“低价急租”“无中介费”),是否存在催促“快速签约”“立即付款”等异常情况。
- 交易阶段:如何确认对方身份(如要求查看房产证、核对身份证,对方是否回避或伪造材料),合同签订过程是否被诱导(如空白合同、模糊条款),款项支付的具体时间、金额及对方收款账户信息(若账户为个人而非公司,需警惕风险)。
- 发现被骗阶段:何时发现异常(如签约后联系不上对方、房屋被二次出租、房东否认出租事实、押金无故被拒退等),具体异常表现(如对方失联电话、社交账号注销、房屋锁具被更换等)。
明确诈骗核心要素
向警方强调对方“非法占有目的”和“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中介伪造房东身份签订合同,实际无权出租;
- 以“低价房源”吸引支付定金后,以“房屋已租出”为由拒绝退还;
- 虚构“免押金”条件,诱导支付“服务费”后消失。
清晰说明损失情况
列出具体损失金额,包括:
- 已支付租金(未实际入住或未使用期限);
- 押金(未按约定退还);
- 其他费用(如“看房费”“服务费”“物业费”等无合理依据的收费);
- 若因租房产生额外损失(如临时住宿费、误工费),可一并说明(需提供相关凭证)。
配合警方做笔录
民警会根据陈述制作询问笔录,需逐字核对内容,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并在笔录上签字捺印,笔录中需明确:
- 涉案人员/机构名称(若已知);
- 诈骗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方式;
- 证据材料的清单(如“提供微信聊天记录截图X张,转账凭证Y份”)。
报警后的跟进与注意事项
- 保留案件回执:报警后务必索取《受案回执》或《立案告知书》,注明案件编号、办案民警及联系方式,便于后续查询进度。
- 补充证据:若后续发现新证据(如对方身份信息、更多转账记录),及时提交至办案单位。
- 配合调查:警方可能需要联系证人、调取银行流水或平台数据,需保持电话畅通,积极配合。
- 法律途径补充:若涉案金额较小(未达刑事立案标准,如诈骗罪通常需“数额较大”即3000元以上),可尝试通过民事诉讼追责,需准备起诉状、证据材料等;若金额较大,刑事立案后可附带民事诉讼索赔损失。
- 警惕二次诈骗:报警后若有人自称“警察”“律师”要求“缴纳手续费”“保证金”才能追回损失,务必核实对方身份(通过派出所官方电话确认),谨防再次被骗。
相关问答FAQs
Q1:租房被骗后,合同还有效吗?能否凭合同起诉对方?
A:若合同系因对方欺诈手段签订(如伪造身份、虚构房屋信息),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撤销后合同自始无效,对方需返还已支付的款项并赔偿损失,若未撤销,合同虽形式有效,但可基于对方违约(如未按约定交付房屋)或侵权(诈骗行为)提起诉讼,起诉时需同时提交合同原件及诈骗证据(如聊天记录、转账凭证),证明对方存在恶意违约或非法占有目的。
Q2:租房被骗后,中介和房东需要承担连带责任吗?
A: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若中介系无资质经营、虚构房源或与房东串通诈骗,中介需承担连带责任;
- 若房东明知中介无权出租仍将房屋交由中介转租,或与中介共同实施诈骗(如伪造委托书),房东需与中介承担连带责任;
- 若房东不知情且已将房屋合法出租给中介,中介诈骗导致租客损失,房东无责,租客可向中介索赔;若房东将房屋出租给租客后,中介冒充房东诈骗,房东需承担合同责任,并可向中介追偿,起诉时可同时列明中介和房东为共同被告,由法院根据过错责任划分承担份额。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