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时除甲醛是许多租客关心的问题,尤其是新房或新装修的房屋,甲醛超标可能影响健康,除甲醛需要科学方法,结合通风、物理吸附、化学分解等多种手段,才能有效降低室内甲醛浓度,以下从甲醛来源、危害、除甲醛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说明,帮助租客安全、高效地处理租房甲醛问题。

甲醛的来源与危害
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主要存在于装修材料中,如人造板材(刨花板、密度板)、胶粘剂(壁纸、地板胶)、家具(衣柜、床)、纺织品(窗帘、地毯)等,这些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使用了脲醛树脂胶,会缓慢释放甲醛,释放周期可达3-15年,长期暴露在甲醛超标的环境中,可能引发头痛、咽喉不适、过敏等症状,严重时甚至损害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增加患癌风险,租房入住前务必检测甲醛浓度,并采取有效措施治理。
除甲醛的科学方法
长期通风:最基础且有效的方式
通风是降低甲醛浓度最经济、最直接的方法,通过空气流通,可将室内甲醛排出室外,缩短其滞留时间,具体做法包括:
- 自然通风: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尤其注意开窗对流(如开窗门相对),形成空气对流通道,若房屋通风条件较差(如无窗或单侧开窗),可借助电风扇辅助,将风扇 placed 窗口向外排风,增强空气流动。
- 机械通风:对于通风不良的房屋,可安装新风系统,持续将室外过滤后的新鲜空气引入室内,并将室内甲醛排出,若短期入住,可使用工业风扇、排气扇等设备,在无人时强制通风,每日运行4-6小时。
通风周期:建议至少通风1-3个月再入住,尤其是新装修或新家具较多的房屋,甲醛释放初期浓度较高,通风时间需适当延长。
物理吸附:利用活性炭、硅藻土等材料
物理吸附是通过多孔材料捕捉空气中的甲醛,适合通风不便或夜间等时段辅助使用。

- 活性炭包:活性炭内部孔隙丰富,吸附能力强,可放置在衣柜、抽屉、床下、沙发等密闭空间,但需注意,活性炭吸附饱和后会释放甲醛,需定期更换(一般1-2个月)或拿到阳光下暴晒(部分活性炭支持暴晒后重复使用,具体参考产品说明)。
- 矿晶、硅藻土:矿晶(甲醛清除矿晶)是一种改良活性炭,添加了催化剂,可分解甲醛为无害物质,使用寿命更长(约6-12个月);硅藻土制品(如硅藻泥、硅藻炭)吸附性能强,且可重复使用,适合大面积空间放置。
- 吸附材料摆放位置:重点放置在污染源集中的区域(如新家具旁、地面附近,甲醛比空气略重,易沉积在低处),每平方米放置50-100g活性炭包或相应数量的其他吸附材料。
化学分解:光触媒、生物酶等技术辅助
化学分解方法可主动降解甲醛,适合作为通风和吸附的补充手段,但需注意选择正规产品,避免二次污染。
- 光触媒:在紫外线照射下,光触媒(如二氧化钛)可将甲醛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可使用光触媒喷雾或光触媒涂料,喷涂在墙面、家具表面,需注意,光触媒需持续紫外线照射(自然光或紫外灯),且对施工环境要求较高(避免灰尘覆盖),效果受光照强度影响较大。
- 生物酶:生物酶通过催化甲醛分解,可在无光条件下发挥作用,适合通风不良的房间,可选择生物酶喷剂,均匀喷洒在污染源表面,但需定期补充(一般1-2周一次),且部分产品可能对呼吸道敏感人群有刺激,使用时需短暂离开房间。
- 甲醛清除剂:如氨基类清除剂,通过与甲醛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无害物质,但需注意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避免使用含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的清除剂,以免腐蚀家具或产生新的污染物。
高温高湿法:加速甲醛释放
甲醛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释放速度会加快,配合通风可提高去除效率,具体操作:
- 封闭熏蒸:紧闭门窗,使用加湿器或蒸汽机增加室内湿度至70%以上,同时开启空调制热或取暖器提升温度至28-30℃,保持8-12小时,使板材、家具中的甲醛加速释放。
- 通风排出:熏蒸后打开所有门窗,强力通风24小时以上,将释放出的甲醛排出室外,此方法可每周重复1-2次,尤其适合入住前集中治理。
专业治理:选择靠谱机构
若甲醛浓度严重超标(如检测值超过0.1mg/m³,国家标准为0.08mg/m³),或租客希望快速入住,可考虑专业甲醛治理机构,常见技术包括:
- 臭氧治理:通过臭氧氧化分解甲醛,但臭氧本身对人体有害,治理后需通风24小时以上才能入住。
- 封闭法:在家具表面涂刷封闭剂,阻止甲醛释放,但效果依赖于封闭剂的密封性,且可能影响家具透气性。
- 光触媒/生物酶专业施工:由专业人员施工,确保覆盖均匀,效果更持久。
注意事项:选择治理机构时需查看资质(如《室内环境污染治理资质证书》),要求提供治理前后的检测报告,避免使用“一次性去除”等虚假宣传的服务。

甲醛检测:科学判断治理效果
除甲醛过程中及入住前,需通过专业检测确认甲醛浓度是否达标,检测方式包括:
- CMA认证检测:具有法律效力,结果准确,适合入住前检测,费用约300-800元(根据房间面积)。
- 家用检测仪:价格便宜(几十至几百元),但易受温湿度、其他气体干扰,数据误差大,仅作参考。
- 检测盒:操作简单,通过颜色对比判断浓度,但精度较低,适合初步筛查。
检测时机:建议在通风1-3个月后、入住前1周进行检测,关闭门窗12小时后采样(更符合日常居住状态),若检测结果超标,需继续治理并延期入住。
除甲醛注意事项
- 优先处理污染源:对甲醛释放量大的物品(如人造板材家具、壁纸)重点治理,可将其放置在通风处一段时间再搬入卧室。
- 避免“伪环保”陷阱:即使家具标注“E0级”或“无醛”,仍可能存在少量甲醛叠加污染,不可完全依赖商家宣传。
- 入住后持续通风:入住后每天仍需开窗通风,尤其夏季和冬季(空调房需定时开窗换气),可搭配使用新风系统或空气净化器(选择带甲醛滤网的设备)。
- 孕妇、儿童、老人需谨慎:这类人群对甲醛更敏感,建议甲醛达标后再入住,入住初期可使用空气净化器辅助,并定期检测室内空气质量。
除甲醛方法效果对比表
方法 | 优点 | 缺点 | 适用场景 |
---|---|---|---|
长期通风 | 经济、高效、无二次污染 | 受季节和通风条件影响大 | 所有租房,尤其是通风良好的房屋 |
活性炭/矿晶吸附 | 适合密闭空间,使用方便 | 需定期更换,可能饱和释放 | 衣柜、抽屉等小空间 |
光触媒/生物酶 | 主动分解,持续作用 | 依赖条件(光照/温度),成本高 | 通风不良或作为辅助治理 |
高温高湿法 | 加速甲醛释放,配合通风效果好 | 需集中操作,增加湿度可能滋生霉菌 | 入住前集中治理 |
专业治理 | 见效快,适合严重超标 | 费用高(约30-80元/㎡),需甄别 | 甲醛严重超标或快速入住需求 |
相关问答FAQs
Q1: 租房时如何判断房屋是否甲醛超标?
A: 可通过以下初步判断:① 闻气味:若入住或看房时闻到明显刺鼻气味(即使通风后仍存在),可能甲醛超标;② 观察装修:若房屋使用了大量人造板材、壁纸或新家具,甲醛释放风险较高;③ 简单检测:使用甲醛检测盒或家用检测仪初筛,但最准确的方式是委托CMA认证机构检测,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报告。
Q2: 放置绿植(如绿萝、吊兰)能去除甲醛吗?
A: 绿植对甲醛有一定的吸收作用,但效率极低,据研究,一盆绿萝在1天内吸收的甲醛量不足总量的0.1%,对于室内甲醛浓度(尤其是超标时)几乎无实际效果,可将绿植作为辅助手段,但不可依赖其除甲醛,仍需以通风、物理吸附和化学治理为主。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