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关于如何制止群租房收租行为的详细措施,结合2025年最新政策与法规动态整理而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措施类别 | 具体实施方式 | 法律依据/政策支持 | 执行主体 | 效果预期 |
---|---|---|---|---|
立法限制与处罚机制 | 根据《住房租赁条例》(2025年9月15日施行),明确禁止将厨房、卫生间、阳台和地下储藏室等非居住空间出租供人员居住;违规改造户型开展群租将被认定为违法行为并面临罚款;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隔断房强制拆除。 | 《住房租赁条例》规定群租、隔断房属于违法业态,监管部门可责令限期整改并处以相应金额的罚款;拒不改正者纳入信用黑名单。 | 住建部门、城管执法局 | 从源头减少新增违规房源,倒逼存量整改,逐步压缩群租生存空间。 |
税收监管强化 | 推行房东纳税申报制度(俗称“房东税”),要求出租房需依法缴纳相关税费;通过税务系统监控租金收入流水,识别异常交易模式。 | 新条例要求企业资金接受监管,租金水平透明化管理,防止通过拆分合同避税或洗钱行为。 | 税务局、市场监管总局 | 增加违规成本,促使二房东主动退出市场;推动租赁关系合法化登记备案。 |
技术赋能治理 | 建立全市统一的住房租赁服务平台,要求所有租赁合同在线网签备案;利用大数据比对水电用量与实际居住人数是否匹配,精准定位隐蔽群租点。 | 克而瑞长租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重点城市已新增大量合规长租公寓项目,替代传统散乱管理模式。 | 网信办、公安机关 | 实现动态监测预警,提升执法效率,降低人工排查成本。 |
社区联防共治 | 鼓励物业、业委会参与巡查上报疑似群租线索;推行“房屋安全责任人”制度,落实产权方/代理经租机构的主体责任。 | 《条例》赋予街道办协调处置权,可组织多部门联合执法整治重点区域。 | 街道办事处、居委会 | 形成基层治理网络,缩短响应时间,及时化解安全隐患与邻里矛盾。 |
金融手段约束 | 限制违规经营者获取银行贷款、公积金贷款等金融服务;对多次被投诉且查实的个人或企业实施联合惩戒。 | 挪用租金押金将被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已写入法规,形成强力震慑效应。 | 人民银行、银保监机构 | 切断违规资金链,削弱其规模化扩张能力。 |
租户权益保障反向施压 | 推广标准化示范文本合同,明确禁止克扣押金、随意涨租等条款;设立专项维权通道快速处理纠纷。 | 新规要求押金返还须设定明确时限,彻底解决过去常见的押金难退问题。 | 消费者协会、司法调解组织 | 提升租客法律意识,主动抵制低价诱惑转向正规渠道租房,倒逼市场优胜劣汰。 |
相关问答FAQs
Q1:普通市民发现小区内有群租现象该怎么举报?
A:可通过三种途径反馈:①拨打当地城建服务热线12319;②登录政务服务APP“随申办”中的“住房租赁监管”模块提交证据(如照片、地址定位);③向居委会或物业值班窗口书面登记,根据《住房租赁条例》,查实后相关部门将在5个工作日内启动调查程序。
Q2:《住房租赁条例》实施后,已经存在的群租房如何处理?
A:采取“分类处置”原则:对于轻微超员且符合基本安全标准的房屋,允许过渡期6个月内完成整改;拒不改正的将面临每间客房最高XXXX元的罚款,并计入征信记录影响贷款购房资格,建议房东尽快通过正规中介平台转型为合规整租模式。
上述措施通过法律约束、经济杠杆、技术监控与社会共治形成组合拳,旨在从根本上扭转群租乱象频发的局面,随着政策落地临近(2025年9月15日),建议相关方提前调整经营策略以规避风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群租房收租问题复杂,友善沟通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