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租房问题涉及居住安全、邻里关系、城市管理等多个方面,其处理需要遵循法律法规、兼顾各方利益,通过“疏堵结合、分类施策”的方式逐步规范,以下是关于群租房处理的具体内容,涵盖现状分析、处理原则、具体措施及长效管理机制等。

群租房的现状与危害
群租房通常指将原有房屋结构改造后,分割成多个小间出租,人均居住面积远低于国家标准,存在“二房东”违规经营、消防安全隐患、环境卫生差、扰民等问题,具体危害包括:
- 安全隐患:私拉电线、违规使用明火、消防通道堵塞等易引发火灾;房屋结构改造(如拆墙、加层)可能导致坍塌风险。
- 治安问题:人员密集复杂,易滋生盗窃、传销等违法活动,增加治安管理难度。
- 邻里矛盾:噪音污染、垃圾乱堆、电梯超载等影响其他业主正常生活,易引发邻里纠纷。
- 管理漏洞:部分群租房未办理租赁登记备案,逃避税务和监管,扰乱租赁市场秩序。
处理群租房的基本原则
- 依法依规:以《民法典》《消防法》《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明确各方责任。
- 源头治理:从房屋规划、建设、出租等环节入手,预防群租房产生。
- 分类处置:对存量群租房排查后,分“整改达标”“限期清退”“依法拆除”三类处理,避免“一刀切”。
- 疏堵结合:在严格管控违规群租房的同时,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满足低收入群体居住需求。
群租房处理的具体措施
(一)全面排查与建档立卡
- 部门联动排查:由住建、公安、消防、城管、街道办等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对小区群租房开展“拉网式”排查,重点核查房屋结构安全、消防设施、居住人数、租赁合同等。
- 建立信息台账:对排查出的群租房逐一登记,记录房东信息、二房东资质、租客情况、房屋隐患等,形成“一户一档”,实行动态管理。
群租房排查信息表示例:
| 房屋地址 | 出租人 | 二房东 | 居间人数 | 消防隐患 | 结构安全 | 整改期限 | 处理结果 |
|----------|--------|--------|----------|----------|----------|----------|----------|
| XX小区3栋502 | 张三 | 李四 | 8人 | 无灭火器、私拉电线 | 基本安全 | 15天 | 整改后达标 |
| XX小区7栋201 | 王五 | 赵六 | 12人 | 堵塞消防通道、拆改承重墙 | 存在风险 | 立即清退 | 限期搬离 |
(二)分类处置与整改规范
根据排查结果,对群租房实行分类处理:
- 整改达标类:对存在轻微隐患(如消防器材不足、电线未穿管)的群租房,责令出租人、二房东限期整改,整改后由消防、住建部门验收,合格方可继续出租。
- 限期清退类:对存在严重隐患(如人均居住面积低于5㎡、堵塞生命通道)或违规改造房屋结构的群租房,责令3-7日内清退租客,恢复房屋原状,拒不整改的依法处罚。
- 依法拆除类:对违法建筑、危房或存在重大结构安全隐患的群租房,由城管、住建部门牵头拆除,消除安全隐患。
(三)明确各方责任
- 房东责任:房东是房屋安全第一责任人,不得将房屋违规分割出租,需确保消防设施、电路燃气等符合安全标准,并办理租赁登记备案。
- 二房东责任:二房东需取得房东书面授权,不得擅自改造房屋结构,转租期限不得超过原租赁合同期限,且需向相关部门备案。
- 租客责任:租客应遵守小区管理规定,不得私拉乱接电线、使用违规电器,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向物业或社区报告。
(四)强化执法与处罚
对拒不整改的房东、二房东,依法采取以下措施:

- 行政处罚:根据《消防法》罚款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对违规改造房屋结构的,由城管部门责令恢复原状并处1-10万元罚款。
- 信用惩戒:将违规行为记入社会信用档案,限制其从事房屋租赁、市场准入等经营活动。
- 刑事责任:对因群租房隐患引发火灾、伤亡等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
从源头减少群租房需求,通过以下方式缓解低收入群体居住压力:
- 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政府主导或支持企业、集体建设小户型、低租金保障房,优先面向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
- 盘活闲置房源:鼓励将符合条件的闲置厂房、商业办公房改造为租赁住房,规范出租管理。
长效管理机制建设
- 部门协同联动:建立“住建牵头、公安消防、街道社区、物业参与”的联动机制,定期开展联合巡查,实现信息共享、执法互助。
- 社区网格化管理:将群租房监管纳入社区网格员职责,通过日常走访及时发现新增群租房,做到“早发现、早处置”。
- 公众监督与举报:开通24小时举报热线,鼓励居民通过拍照、视频等方式举报违规群租房,对查实的举报给予适当奖励。
- 宣传引导:通过社区公告、媒体宣传等方式,普及群租房危害及法律法规,提高房东、租客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群租房的人均居住面积标准是多少?
解答:根据《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及各地规定,群租房人均居住面积一般不低于5平方米(如北京、上海等地明确标准),且每个房间居住人数不超过2人(有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关系的除外),厨房、卫生间、阳台等不得作为卧室出租。
问题2:发现群租房应该向哪个部门举报?
解答:可根据问题性质向不同部门举报:
- 消防安全隐患(如堵塞通道、无灭火器):向消防救援部门或拨打96119举报;
- 房屋结构违规改造(如拆承重墙):向住建部门或城管部门举报;
- 噪音扰民、治安问题:向公安机关或社区居委会反映;
- 租赁纠纷、未备案:向住建部门或街道办举报,部分地区已开通“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可实现“一口受理、转办督办”。
处理群租房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政府、社会、居民共同参与,通过严格执法、疏堵结合、源头治理,才能逐步消除安全隐患,营造安全、和谐的居住环境。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