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作为中国经济的龙头城市,其房地产市场一直备受关注,而“低房价”这一话题更是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所谓“低房价”并非指整体市场均价下降,而是指在特定政策引导下,部分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房以及远郊区域的房价相对较低,为刚需购房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以下从政策背景、具体措施、实施效果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详细解读上海如何通过多种举措实现“低房价”目标,满足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

政策背景:从“住有所居”到“职住平衡”
上海推行“低房价”政策的核心目标是构建“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解决中低收入家庭、新市民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同时缓解中心城区人口压力,促进城市空间优化,近年来,上海先后出台《上海市住房发展“十四五”规划》《关于进一步完善本市住房保障体系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出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加大共有产权房、租赁住房建设力度,并通过土地供应、金融支持、税费优惠等政策工具,降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交易成本,从而实现房价的“亲民化”。
具体措施:多渠道供给降低购房门槛
上海通过多层次、多类型的住房保障政策,构建了覆盖不同收入群体的“低房价”供应体系,主要措施包括:
保障性租赁住房:解决“新市民”过渡需求
保障性租赁住房是上海“低房价”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面向城市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租金价格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2022年以来,上海加速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计划“十四五”期间新增建设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60万套(间),通过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产业园区配套用地等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降低土地成本,从而实现租金的“亲民化”,浦东张江科学城、临新片区等重点产业区域,已建成多个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租金仅为市场价的60%-80%,有效缓解了青年职工的居住压力。
共有产权保障房:降低刚需购房门槛
共有产权保障房是上海针对中低收入家庭推出的一种“低房价”购房模式,购房者与政府按份共有产权,购房初期只需支付总房价的部分比例(通常为50%-70%),剩余部分由政府持有,购房者可在未来逐步购买政府份额,最终获得完全产权,该政策显著降低了购房首付和月供压力,以上海市2023年推出的共有产权房为例,部分项目位于宝山、松江、嘉远等区域,均价仅为3万-4万元/平方米,远低于同地段商品房价(6万-8万元/平方米),共有产权房申请条件严格,需满足上海户籍、家庭人均住房面积低于15平方米、年收入低于规定标准等条件,确保资源精准分配给刚需群体。

廉租房与公共租赁住房:兜底保障困难群体
对于最低收入家庭、孤老病残等特殊困难群体,上海通过廉租房和公共租赁住房提供兜底保障,廉租房租金标准为市场价的10%-15%,且根据家庭收入动态调整;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标准为市场价的50%-60%,截至2022年底,上海累计筹措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超过200万套,其中廉租房和公共租赁住房覆盖超过50万户家庭,有效解决了困难群体的“住有所居”问题。
远郊区域房价调控: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压力
上海通过土地供应和轨道交通建设,引导人口向远郊区域疏解,间接实现“低房价”目标,在奉贤、金山、崇明等远郊区域,政府加大住宅用地供应,推出多个均价在2万-3万元/平方米的刚需楼盘,同时通过地铁5号线、17号线等轨道交通延伸,缩短远郊与中心城区的通勤时间,2023年,上海远郊区域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较中心城区低40%以上,吸引了大量预算有限的刚需购房者,促进了“职住平衡”的城市空间格局优化。
实施效果:惠及百万家庭,市场结构优化
上海“低房价”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保障性住房供给大幅增加,截至2023年6月,上海累计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20万套(间),共有产权房供应超过10万套,帮助约200万中低收入群体改善了居住条件,房地产市场结构持续优化,保障性住房占住房总供给的比例从2015年的15%提升至2023年的35%,有效抑制了商品房价过快上涨,市场供需关系更趋平衡。
未来展望: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实现“住有宜居”
上海将继续完善“低房价”政策体系,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扩大保障性住房覆盖范围,将更多新市民、青年人纳入保障体系;二是优化共有产权房制度,简化申请流程,提高购房比例灵活性;三是加强保障性住房的运营管理,建立租金动态调整机制和退出机制,确保资源高效利用;四是推进旧区改造和城市更新,通过“留改拆”并举,增加保障性住房土地供应,进一步降低住房成本。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上海共有产权保障房的申请条件有哪些?需要满足哪些资格?
解答:申请上海共有产权保障房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一是上海户籍,且户籍年限符合规定(通常需连续满5年);二是家庭人均住房面积低于15平方米;三是家庭年收入低于规定标准(2023年标准为三人家庭年收入低于12万元,四人家庭低于15万元);四是未购买过政策性住房或已按规定退出,申请人需在上海无自有住房或人均住房面积低于规定标准,且未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具体申请流程可通过“上海市共有产权保障住房服务平台”提交材料,经审核、公示后轮选配售。
问题2:保障性租赁住房与普通租赁住房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如何申请?
解答:保障性租赁住房与普通租赁住房的主要区别在于:一是供应对象不同,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面向城市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普通租赁住房面向所有市场租房者;二是租金价格不同,保障性租赁住房租金为市场价的60%-80%,普通租赁住房租金由市场供需决定;三是房源性质不同,保障性租赁住房由政府主导建设或引导社会力量建设,土地、税费等政策支持力度大,普通租赁住房多为市场化运作,申请保障性租赁住房可通过“上海市保障性租赁住房服务平台”或所在区住房保障中心提交申请,需提供身份证明、工作证明、收入证明等材料,审核通过后即可配租,具体轮候规则因区域而异。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