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溪花园更新改造项目是城市更新行动中的重要实践,旨在通过系统性规划与综合整治,提升老旧小区的居住品质、完善社区功能、优化人居环境,同时探索可持续的社区治理模式,项目位于城市核心区域,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末,由于年代久远,原有建筑、设施及公共服务已难以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改造势在必行,项目规划总占地面积约8.5万平方米,涉及居民2300余户,总投资额约5.8亿元,预计工期为24个月,将采用“政府引导、居民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打造宜居、智慧、人文的现代化社区。

项目背景与改造必要性
龙溪花园作为典型的老旧小区,面临多重问题:一是建筑老化严重,部分楼栋存在墙体开裂、管道锈蚀、屋顶渗漏等现象,存在安全隐患;二是基础设施落后,供水供电管网老化频繁爆管,停车位缺口达60%,绿化面积不足15%,且缺乏无障碍设施;三是公共服务缺失,社区服务中心面积狭小,养老服务设施不足,垃圾分类设施简陋,居民对加装电梯、优化公共空间的需求迫切,小区地处城市主轴沿线,周边交通便利但土地利用效率低,通过更新改造可盘活存量土地,为城市功能提升提供空间支撑。
从政策层面看,项目响应国家“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号召,落实地方政府关于“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是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从居民需求看,超过85%的业主支持改造,核心诉求包括改善居住条件、增加社区配套、提升环境品质,这为项目推进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改造目标与核心原则
项目以“以人为本、生态优先、智慧赋能、文化传承”为总体目标,具体包括:居住环境显著提升,基础设施全面更新,公共服务配套完善,社区治理模式优化,以及历史文化元素融入,改造过程中严格遵循四大原则:
- 民生优先:聚焦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如加装电梯、停车位扩容、适老化改造等,确保改造成果惠及全体居民;
- 因地制宜:保留小区原有空间肌理和乔木植被,避免大拆大建,通过微改造提升环境品质;
- 共建共享:建立居民议事协商机制,改造方案充分征求居民意见,引导居民参与监督和后期管理;
- 绿色低碳:推广节能建材、太阳能光伏、雨水回收系统,打造绿色建筑示范社区。
主要改造内容与实施路径
(一)建筑本体修缮与功能提升
对小区内42栋住宅楼进行综合整治,包括外墙保温处理、屋顶防水重做、公共区域翻新(如楼梯间、走廊),同步更换老化供水、供电、燃气管道,解决“跑冒滴漏”问题,针对6层及以上无电梯楼栋,采用“居民自愿、政府补贴、分摊费用”的方式推进加装电梯,计划完成40部电梯安装,覆盖率达80%以上,每栋楼增设公共休息区、无障碍坡道,并统一安装防盗门禁系统,提升居住安全性。

(二)基础设施与公共空间优化
改造类别 | 预期效果 | |
---|---|---|
交通系统 | 新建地下停车场2处(增加车位500个),优化小区主干道宽度,增设非机动车停车棚及充电桩 | 停车位缺口降至10%,实现人车分流 |
环境景观 | 新增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保留30年以上乔木,打造“口袋公园”“健身步道” | 绿化提升至30%,人均公共绿地达5㎡ |
市政设施 | 更换雨污分流管网,建设智能垃圾分类站8处,增设公共卫生间3处 | 解决内涝问题,垃圾分类准确率超90% |
智慧社区 | 部署智能门禁、视频监控、智能快递柜,搭建社区管理APP,实现物业缴费、报修线上化 | 提升管理效率,居民满意度达95%以上 |
(三)公共服务配套完善
新建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200平方米,整合养老、托幼、医疗、文化等功能:设置“日间照料中心”提供助餐、康复服务,开设“四点半课堂”解决双职工家庭子女托管问题,引入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小病不出社区”,改造小区入口广场,增设文化宣传栏、休闲座椅,保留小区原有的“记忆长廊”(展示老照片、社区历史),强化社区文化认同感。
(四)绿色低碳与智慧化建设
推广绿色建筑标准,采用断桥铝门窗、Low-E玻璃等节能材料,建筑能耗降低20%;在屋顶铺设太阳能光伏板,为公共区域照明供电;建设雨水回收系统,用于绿化灌溉和道路清洗,智慧化方面,搭建“1+3+N”平台(1个数据中心、3大核心系统:安防、物业、便民,N项应用场景),实现社区设备远程监控、异常情况自动报警,提升居民生活便捷度。
项目实施保障与预期效益
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建立了“区级统筹、街道负责、社区落实、居民参与”的四级联动机制,成立专项工作小组负责方案审批、资金监管、进度协调,资金来源采用“政府补贴+居民自筹+社会资本”模式,其中政府补贴占比60%,居民承担10%(主要涉及加装电梯、自用设施改造),社会资本通过配套商业设施(如社区便利店、便民服务站)引入占比30%。
项目预期效益显著:社会效益上,解决2300余户居民的居住痛点,提升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经济效益上,通过盘活闲置土地和提升房产价值,带动周边商业发展,预计增加税收约2000万元/年;环境效益上,通过绿色改造和生态修复,每年减少碳排放约800吨,打造“零废弃”社区示范点,项目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老旧小区改造经验,为同类项目提供借鉴。

相关问答FAQs
Q1:龙溪花园改造过程中,居民如何参与决策?
A1:项目建立了“三议两公开”协商机制(居民议事会提议、业主大会商议、社区党委审议,实施方案公开、改造结果公开),具体包括:前期通过入户调研、线上问卷收集居民需求(超2000份问卷反馈),形成初步方案;中期召开居民听证会,对加装电梯、停车位分配等争议问题进行表决;后期成立居民监督小组,参与工程质量监督和验收,设置“改造意见箱”和线上反馈渠道,确保居民全程参与、全程监督。
Q2:改造后的小区物业管理将如何优化?
A2:改造完成后,将引入专业化物业服务公司,同时成立业主委员会共同管理,物业费根据服务内容动态调整,但涨幅控制在居民可接受范围内(预计每月每平方米增加0.3-0.5元),服务内容包括:24小时安保巡逻、公共区域保洁、设施设备维护(如电梯、绿化)、智慧化系统运维等,通过社区APP搭建“物业-居民”沟通平台,实现问题反馈“15分钟响应、24小时解决”,并定期公开物业收支明细,接受全体业主监督。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