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便有“园林之母”的美誉,其造园艺术融合了自然山水、诗词意境与人文哲思,将山水之趣、建筑之韵与生活之美巧妙结合,营造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境界,若论“中国最美的花园”,当属苏州拙政园,这座始建于明代的江南园林,历经五百余年风雨,依旧以“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格局,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巅峰之作,其每一处景致都如诗如画,每一处布局都暗藏匠心,堪称东方美学的集大成者。

拙政园的选址与布局,深得“师法自然”之精髓,园址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原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故宅,后明代御史王献臣辞官归隐,取西晋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命名“拙政园”,全园占地约78亩,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中部为主景区,是全园精华所在;东部以田园风光为主,疏朗开阔;西部则精巧雅致,建筑密集,三部分以曲廊、亭榭、小桥相连,既独立成景,又相互渗透,形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游赏体验。
中部的“远香堂”是拙政园的标志性建筑,面阔三间,四周通透,环厅皆回廊,堂名取自宋代周敦颐《爱莲说》“香远益清”,堂前广植荷花,池水清澈,夏日荷叶田田,清香满园,立于堂中,既可赏荷观鱼,又能远眺中部景区的全景,堂北为黄石堆叠的“缀云峰”,峰高数米,嶙峋多姿,与池中倒影相映成趣,宛如一幅立体水墨画,池中“荷风四面亭”居中而立,亭名出自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意,亭柱上悬挂对联“四壁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夏日清风徐来,荷香扑面,登亭小憩,顿觉暑气全消。
沿“荷风四面亭”向西,经“小飞虹”廊桥,便进入西部的“卅六鸳鸯馆”,馆为鸳鸯厅形式,厅面阔三间,南厅北厅,以雕花屏风相隔,厅前临水,种植芭蕉、玉兰,南厅冬暖,北厅夏凉,馆名取自“卅六鸳鸯同宿”之意,池中鸳鸯成群,嬉戏其间,生机盎然,馆内“留听阁”取自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诗句,阁前植有残荷,秋雨绵绵时,雨打荷叶,声声入耳,意境清幽,西部的“与谁同坐轩”是另一处精妙所在,轩形似扇面,又称“扇亭”,轩内石桌凳依扇形而设,窗外竹影婆娑,轩名取自苏轼“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寥寥数字,道出了文人雅士超然物外、与自然为伴的情怀。
东部的“补园”原为清代张履谦的私宅,后并入拙政园,以田园风光见长,这里的“芙蓉榭”临水而建,榭下为湖石基础,榭面阔三间,四周开窗,夏日水芙蓉盛开,红白相间,倒映水中,榭名“芙蓉”,既点明景致,又暗合“出水芙蓉”的自然之美,东部的“卅六鸳鸯馆”与中部同名,但布局更为疏朗,馆前“涵碧山房”为东部主厅,厅前广植桂花,金秋时节,丹桂飘香,沁人心脾,东部还有“秫香馆”,因种植秫谷(高粱)而得名,馆前为稻田,馆后为假山,再现了王献臣归隐田园、躬耕自足的生活场景,充满了乡土气息与田园野趣。

拙政园的造园艺术,堪称“一步一景,景随步移”,园中的建筑、山水、花木、匾额、楹联相互呼应,共同营造出丰富的意境。“梧竹幽居”亭,四壁为圆形月洞门,亭中植梧桐、翠竹,取“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之意,亭柱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静观景不同”,道出了园林中“动观”与“静观”的审美哲学——漫步曲廊,是“动观”,移步换景,目不暇接;驻足亭台,是“静观”,凝神细品,韵味无穷,园中的“见山楼”三面环水,楼高两层,登楼可远眺虎丘山景,楼名取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登楼远眺,顿觉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
拙政园的花木配置,更是匠心独运,园中植物种类繁多,既有松、竹、梅“岁寒三友”,也有荷、桂、菊“四季名花”,更有牡丹、杜鹃、山茶等观赏花卉,这些花木不仅作为景观的点缀,更与建筑、山水共同营造出丰富的意境。“玉兰堂”前广植玉兰,花开时如雪似玉,象征高洁;“听雨轩”前植芭蕉、翠竹,雨打芭蕉,声声入耳,营造出“雨打芭蕉”的古典意境;“雪香云蔚亭”位于西部山巅,亭周植梅,冬日梅花盛开,暗香浮动,亭名取自“雪香云蔚”,意境清幽。
拙政园的匾额与楹联,更是点睛之笔,将园林的意境与人文情怀融为一体。“与谁同坐轩”的“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以问作答,表达了文人雅士超然物外、与自然为伴的情怀;“留听阁”的“留得残荷听雨声”,以残荷听雨的意象,营造出清幽寂寥的意境;“卅六鸳鸯馆”的“卅六鸳鸯同宿”,以鸳鸯成双,寓意家庭和睦、夫妻恩爱,这些匾额楹联,或引用诗词,或自创佳句,既点明了景致的特色,又赋予了园林深厚的文化内涵,使游人在赏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拙政园的美,不仅在于其自然景观的优美,更在于其蕴含的人文精神,这座园林是明代文人“归隐田园”思想的体现,是清代士大夫“寄情山水”的寄托,更是中国传统“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实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筑与山水相互映衬,意境与景致融为一体,展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审美境界,正如明代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中所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拙政园正是这一理念的完美诠释——它不是简单的堆砌山石、营造建筑,而是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巧妙结合,营造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艺术效果,成为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也让每一位到访的游人都能在其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关问答FAQs
问:拙政园为什么被称为“中国最美的花园”?
答:拙政园被誉为“中国最美的花园”,主要因其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之大成,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它布局精妙,东、中、西三部分既独立成景又相互渗透,形成“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格局;它将自然山水、建筑艺术与人文意境完美融合,如“远香堂”的荷香、“与谁同坐轩”的扇形设计、“卅六鸳鸯馆”的鸳鸯主题,每一处景致都如诗如画;园中花木配置匠心独运,四季有景,意境深远,如玉兰堂的高洁、听雨轩的幽静、雪香云蔚亭的暗香;匾额楹联点睛,赋予园林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这些特点使拙政园成为中国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堪称“中国最美的花园”。
问:游览拙政园时,有哪些必看的景点?
答:游览拙政园时,必看的景点包括:1. 远香堂:中部主景区的核心,四面通透,环厅皆景,是赏荷观鱼的绝佳位置;2. 荷风四面亭:位于池中,四面环水,夏日荷香满园,登亭可感受“荷风送香气”的诗意;3. 卅六鸳鸯馆:鸳鸯厅形式,南厅北厅,馆前鸳鸯成群,馆内“留听阁”取自“留得残荷听雨声”,意境清幽;4. 与谁同坐轩:形似扇面,轩名取自“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体现文人雅士的超然情怀;5. 见山楼:三面环水,登楼可远眺虎丘山景,感受“悠然见南山”的意境;6. 梧竹幽居:四壁为圆形月洞门,亭中植梧桐、翠竹,象征高洁品格,这些景点集中体现了拙政园的造园艺术和人文内涵,是游览时不可错过的精华所在。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