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埔花园改造项目位于珠海市香洲区兰埔片区,是一个集老旧小区更新、社区功能完善、人居环境提升于一体的综合性民生工程,项目总占地面积约3.2万平方米,涉及居民512户,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末,由于年久失修,存在建筑外立面破损、公共空间局促、基础设施老化、停车位不足等问题,居民对改造的诉求十分迫切,2022年,该项目被纳入珠海市老旧小区改造重点名单,通过“政府引导、居民参与、专业设计”的模式,历时18个月完成改造,如今已成为珠海城市更新的标杆案例。

改造背景与核心目标
兰埔花园作为典型的老旧小区,改造前面临多重挑战:建筑方面,外墙面剥落、屋顶渗漏问题突出,部分阳台存在违规搭建;公共空间方面,绿化覆盖率不足15%,活动场地仅有一处破损的健身区,且缺乏适老化与儿童活动设施;基础设施方面,供水管网老化导致水质不稳定,供电线路容量不足,雨污混流现象严重;管理方面,小区无物业,居民自治机制不健全,环境维护长期缺位。
基于此,改造确立了“安全、宜居、智慧、人文”四大核心目标:安全优先解决建筑结构和基础设施隐患;宜居导向优化公共空间与居住功能;智慧赋能引入现代社区管理手段;人文传承保留社区记忆与邻里文化。
与实施策略
建筑本体更新:从“危旧”到“稳固”
针对建筑老化问题,改造采用“基础修复+风貌提升”双轨策略。
- 结构安全加固:对12栋住宅楼进行全面检测,对存在裂缝的墙体进行压力灌浆处理,更换老化钢结构,并对屋顶防水层重新铺设,解决渗漏问题。
- 外立面改造:采用“修旧如旧”与“现代元素融合”的设计,保留原有米黄色涂料基调,局部加入浅灰色线条勾勒窗框,统一空调外机位,并增设太阳能遮阳板,既美观又节能。
- 阳台与楼道优化:拆除违规搭建的封闭阳台,统一安装通透的防护栏;楼道墙面重新粉刷,更换声控灯与扶手,增设无障碍坡道,方便老人出行。
公共空间重构:从“局促”到“共享”
为解决公共空间不足问题,改造通过“拆违建、拓空间、增绿量”实现功能分区。

- 拆除违建拓空间:累计拆除占用公共区域的违建23处,释放面积约800平方米,新增两处口袋公园和一处社区议事角。
- 功能分区精细化:将公共空间划分为“活力运动区”“静休康养区”“儿童游乐区”三大板块,活力区铺设塑胶地面,增设健身路径与乒乓球台;康养区设置木质座椅、健康步道及适老化健身器材;儿童区采用安全地垫,配备滑梯、沙坑等设施,并融入“兰埔记忆”主题彩绘,传递社区历史。
- 生态提升:将原有硬质绿地改造为“雨水花园”,种植本土植物如凤凰木、桂花等,绿化率提升至35%,并增设雨水回收系统用于绿化灌溉。
基础设施升级:从“落后”到“智能”
基础设施改造聚焦“功能补缺”与“智慧赋能”,全面提升居民生活便利度。
- 市政管网更新:完成供水管网更换(总长3.5公里),实现“一户一表”;雨污分流改造建设独立管网,解决内涝与污染问题;新增充电桩20个,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问题得到缓解。
- 智慧社区建设:引入“智慧物业”系统,涵盖人脸识别门禁、智能快递柜、垃圾分类监控平台;公共区域安装高清摄像头与应急呼叫装置,安全系数显著提升。
- 停车与交通优化:通过地面划线、立体停车改造等方式,新增停车位120个,停车位总数达280个,基本满足居民需求;小区入口处拓宽道路,增设非机动车停放区,实现人车分流。
社区治理与人文营造:从“分散”到“凝聚”
改造不仅是硬件升级,更注重“软实力”提升。
- 居民参与机制:改造前通过问卷调查、居民议事会收集意见120余条,形成“需求清单”;改造中成立居民监督小组,对工程质量进行全程监督;改造后成立业主委员会,引入专业物业,建立“居民自治+物业服务”长效管理模式。
- 文化记忆保留:在小区入口处设立“兰埔记忆墙”,展示老照片与社区故事;保留原有大榕树作为社区地标,周边设置文化座椅,成为居民交流的“打卡点”。
改造成效与居民反馈
改造后的兰埔花园实现了“颜值”与“内涵”的双提升:建筑安全系数显著提高,公共空间利用率增长60%,智慧化管理覆盖率达100%,居民满意度调查显示,98%的居民对改造效果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环境改善”“设施完善”“邻里关系和谐”成为高频关键词。
家住3栋的王阿姨表示:“以前小区路不好走,下雨天积水,现在路平了、绿多了,下楼就能健身,孩子们也有地方玩,生活质量提高了不止一点点!”社区活动频率也从每月1次增至每周2次,邻里互动更加频繁,社区凝聚力显著增强。

相关问答FAQs
Q1:兰埔花园改造资金来源是什么?居民是否需要承担费用?
A:改造资金采用“政府补贴+居民自筹+社会资本”的模式,珠海市政府补贴占总投资的70%(约2800万元),主要用于建筑主体与基础设施改造;居民自筹占20%(约800万元),按每户1560元标准收取,用于公共空间提升;社会资本占10%(约400万元),由物业企业投资智慧化系统建设,后续通过物业费回收成本,对于低保户、残疾人等困难家庭,政府给予自筹费用全额减免。
Q2:改造后如何维护小区设施的长效管理?
A:改造后建立了“三位一体”长效管理机制:一是成立业主委员会,由居民代表参与决策,监督物业服务质量;二是引入专业物业公司,负责日常保洁、设施维护,物业费为1.2元/平方米·月(低于周边小区平均水平);三是建立“维修基金”,由居民每月缴纳0.3元/平方米,加上政府每年补贴的基金增值部分,用于未来设施更新改造,智慧物业系统可实现设施故障线上报修,确保问题及时处理。
兰埔花园改造,焕新升级,宜居生活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