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岛花园竹园作为城市中的一片绿色秘境,以其独特的竹文化主题和精致的园林设计,成为居民休闲游憩、感受自然之美的理想去处,园区占地约1.2万平方米,整体布局遵循“师法自然,融于自然”的造园理念,将竹子的形态、色彩与人文意境巧妙融合,营造出曲径通幽、疏影横斜的诗画空间。

从入口处开始,一条以青石板铺就的小径蜿蜒向前,两侧栽种着刚竹、毛竹、斑竹等十余种竹类,形成天然的绿色屏障,小径旁设置了一方浅浅的镜面水池,池水倒映着竹影,微风拂过时,竹影婆娑,水波荡漾,仿佛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入口处的标识牌采用原木制作,上书“竹园”二字,字体古朴,与整体氛围相得益彰。
园区内的植物配置以竹为主调,辅以耐阴的观赏草和低矮灌木,营造出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在竹种选择上,既保留了本地常见的慈孝竹,也引入了紫竹、黄金间碧玉竹等特色品种,确保四季皆有景可赏,春季,新笋破土而出,嫩绿可人;夏季,浓荫蔽日,清凉宜人;秋季,竹叶金黄,别有韵味;冬季,白雪压枝,更显竹之坚韧,园区还点缀了少量松、梅等植物,取“松竹梅岁寒三友”之意,深化文化内涵。
功能分区方面,竹园划分为静思区、活动区、科普区和观赏区四大板块,静思区位于园区北侧,设置了几处木质休憩平台和藤架,摆放着石桌石凳,供市民读书、下棋或静坐冥想,这里远离主干道的喧嚣,只有竹叶沙沙声和鸟鸣声,营造出宁静致远的氛围,活动区位于园区中央,是一片开阔的草坪,周围以竹篱分隔,是举办小型户外活动的理想场所,如亲子游戏、瑜伽练习等,科普区则通过设置植物解说牌和竹文化展示栏,介绍竹子的种类、生长习性及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兼具教育功能,观赏区以蜿蜒的竹径和竹林小广场为核心,设置了几处艺术雕塑,如以竹节为灵感的现代雕塑,与自然景观形成对话。
水景设计是竹园的另一大亮点,一条人工溪流从园区西侧蜿蜒流过,溪水清澈见底,底部铺设着卵石,岸边种植着菖蒲、鸢尾等水生植物,形成自然的生态驳岸,溪上设有两座小木桥,连接起不同区域,增加了空间的趣味性,在静思区附近,还设有一处竹制水车,既增添了动态景观,又呼应了竹文化主题。

园内的基础设施充分考虑了人性化需求,园路采用防滑材料,宽度适宜,方便轮椅和婴儿车通行,照明系统以太阳能地灯为主,夜间灯光柔和,既保证安全,又不破坏夜景氛围,垃圾桶和座椅的样式均采用竹元素设计,与整体风格统一,园区还设置了无障碍通道和母婴室等设施,体现了对特殊群体的关怀。
竹园的养护管理同样精细,园艺师们根据不同竹种的生长特性,定期进行修剪、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确保竹子健康生长,严格控制游客流量,避免过度踩踏对植被造成破坏,在季节性养护方面,春季会对新笋进行间苗,保留健壮的竹笋;秋季会清理落叶,保持环境整洁;冬季则会采取防冻措施,保护耐寒性较弱的竹种。
作为社区公共空间,竹园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活动,每月一次的“竹韵讲堂”邀请专家讲解竹文化与园林知识;季度性的“亲子竹艺工作坊”让孩子们通过手工制作了解竹子的用途;春节期间举办的“竹灯展”,则以竹为材制作各式灯笼,营造出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
从生态效益来看,竹园在改善局部气候、净化空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竹子具有强大的固碳释氧能力,据测算,园区内的竹子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约12吨,释放氧气9吨,竹林能够有效降低噪音,为周边居民提供安静的生活环境,竹园还为鸟类和小型动物提供了栖息地,形成了小型生态链,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在文化传承方面,竹园将竹子的“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的精神内涵融入景观设计,通过空间布局和细节处理,让市民在游憩中感受竹文化的人格魅力,园区内的竹制匾额、楹联等元素,进一步强化了文化氛围,使竹园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竹园计划进一步优化植物配置,引入更多珍稀竹种,丰富景观层次,将增设智能导览系统,通过二维码扫描获取植物信息和园区介绍,还将拓展“竹+”文创产品开发,如竹工艺品制作体验、竹主题文创市集等,提升竹园的文化附加值和吸引力。
相关问答FAQs
Q1: 丽岛花园竹园内有哪些特色竹种?如何区分它们?
A1: 竹园内种植了刚竹、毛竹、斑竹、紫竹、黄金间碧玉竹、慈孝竹等十余种特色竹种,区分方法主要从竹秆颜色、叶片形态和生长习性入手:刚竹竹秆呈绿色,质地坚硬,叶片细长;毛竹竹秆粗大,表面有毛,是最高大的竹种之一;斑竹竹秆有紫褐色斑点,即“湘妃竹”的由来;紫竹幼秆为紫色,老秆渐变黑色;黄金间碧玉竹竹秆以黄色为主,间有绿色纵条纹;慈孝竹竹丛密集,竹秆细小且弯曲,常用于绿篱,园区内各竹种旁均设有解说牌,标注名称及特征,方便游客识别。
Q2: 丽岛花园竹园对公众开放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是否需要预约?
A2: 竹园全年免费对公众开放,开放时间为每日6:00-22:00,无需提前预约,游客可直接入园参观,但如需举办集体活动(如团体游览、文化讲座等),需提前3天通过“丽岛花园”官方微信公众号或管理处电话(0512-XXXXXXX)进行登记备案,以便园区统筹安排场地和服务设施,节假日期间游客较多,建议错峰出行,以获得更好的游览体验。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