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环城花园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近年来重点打造的城市生态休闲项目,旨在通过生态修复、景观营造与功能复合,构建“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的绿色生活空间,项目位于吉首城区外围,串联起峒河、乾州古城、武陵山等自然与人文节点,总规划面积约12平方公里,涵盖生态保育区、休闲游憩区、文化体验区、运动健身区四大功能板块,既服务于市民日常休闲,也助力区域旅游品质提升,成为吉首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从生态维度看,吉首环城花园以“修复生态本底”为核心,通过系统性治理让荒山变青山、浊水变清流,项目对区域内约3万亩荒山进行植被修复,选用乡土树种如马尾松、枫香、油茶等构建混交林,搭配杜鹃、山茶等地被花卉,形成“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景观层次,峒河沿岸则实施退耕还林、清淤疏浚工程,建成5公里滨水生态廊道,种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目前水质已提升至Ⅲ类标准,吸引白鹭、野鸭等20余种野生动物回归,园区还设置3处生态监测站,实时监控空气质量、负氧离子含量等数据,数据显示,环城花园区域负氧离子浓度达每立方厘米8000个以上,是城区平均值的4倍,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绿肺”。
在功能布局上,项目注重“全龄友好”与“多元融合”,满足不同群体的休闲需求,生态保育区以原生态保护为主,保留原有地形地貌,设置2处生态科普教育基地,通过解说牌、AR互动等形式,展示湘西特有的植物种类与生态知识;休闲游憩区分布有环城步道、骑行专线、主题花园等,其中环城步道全长18公里,采用透水混凝土铺设,沿途设置休憩驿站、观景平台,串联起“春樱坡”“夏荷湾”“秋枫岭”“冬梅坞”四大景观节点;文化体验区结合乾州古城非遗资源,打造“非遗工坊”“民俗展演广场”,定期举办苗族银饰锻造、土家织锦等体验活动;运动健身区则包含标准足球场、篮球场、健身步道及儿童游乐场,配备智能健身器材,实现“运动+休闲”的无缝衔接,为提升服务品质,园区还布局了5处智慧停车场、3座环保公厕及10个便民服务点,提供轮椅租赁、母婴室等贴心服务,细节处彰显人文关怀。
文化赋能是吉首环城花园的鲜明特色,项目深度挖掘湘西民族文化内涵,将苗族图腾、土家织锦纹样等元素融入景观设计,如入口处的“接龙桥”以苗族鼓柱为原型,栏杆刻有“苗族古歌”节选;中心广场的“时光轴”景墙,用铜浮雕展现吉首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每年春夏之交,园区举办“环城花园生态文化节”,推出民族歌舞展演、生态摄影展、山地马拉松等活动,单日最高游客量达5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文创等消费增收超千万元,环城花园与乾州古城、德夯苗寨等景区联动,推出“古城探秘—花园漫步—苗寨体验”精品旅游线路,2023年累计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成为湘西旅游的新名片。
从城市更新视角看,吉首环城花园的建设推动了“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社会价值”转化,项目通过土地流转与生态补偿,带动周边5个行政村、2000余户农户增收,部分村民转型为园区管护员、民俗表演者,人均年收入增加1.2万元,园区周边的房地产、商业配套也同步发展,形成了“以园兴城、以城促园”的良性循环,吉首市还以此为契机,启动“城市双修”工程,将环城花园模式推广至其他城区,计划未来5年建成“一核多园”的城市生态网络,让市民“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吉首环城花园的建设,不仅是对城市生态空间的拓展,更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生动诠释,它以生态为基、文化为魂、服务为本,为吉首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骨架,也为中小城市生态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随着智慧化管理的推进与文旅融合的深化,这座“会呼吸的城市花园”将继续焕发生机,成为湘西大地上一颗璀璨的生态明珠。
相关问答FAQs
Q1:吉首环城花园适合哪些人群游览?
A1:吉首环城花园全龄友好,适合各类人群:①亲子家庭可前往儿童游乐区、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参与自然教育活动;②运动爱好者可利用骑行专线、健身步道进行跑步、骑行等锻炼;③文化体验者可在非遗工坊、民俗广场感受苗族土家文化;④中老年游客可在滨水廊道、主题花园散步休憩,享受清新空气,园区定期举办节庆活动,摄影爱好者、文艺青年也能在此找到创作灵感。
Q2:如何规划一天游览吉首环城花园的路线?
A2:推荐“经典一日游”路线:上午9点从东门“接龙桥”进入,先游览“春樱坡”与生态科普基地(约1.5小时);10:30沿环城步道骑行至“夏荷湾”,欣赏滨水景观并参观非遗工坊(约2小时);中午在园区便民服务点品尝湘西特色美食(如苗家酸汤鱼、社饭);下午1:30前往运动健身区体验智能器材,或参与民俗展演(约1.5小时);3:00登上“秋枫岭”观景台俯瞰园区全景,随后游览“冬梅坞”与文化体验广场(约2小时);傍晚5:00在“时光轴”景墙附近欣赏落日,结束行程,全程约8小时,可根据兴趣灵活调整。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