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五大花园搬迁规划是近年来城市更新与空间优化的重要举措,涉及多个区域的住宅、商业及公共设施调整,旨在通过科学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改善人居环境,这一规划并非单一项目的推进,而是基于成都“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总体空间发展战略,结合各区域发展需求制定的系统性方案,其核心目标包括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促进产城融合以及保护城市生态本底。

规划背景与核心目标
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近年来面临中心城区人口过度集聚、交通压力增大、老旧小区功能滞后等问题,五大花园区域(通常指以武侯新城、金牛国宾、成华龙潭、锦江琉璃、高新中和为代表的五大居住组团)作为城市重要的居住功能区,其搬迁规划并非简单的“拆旧建新”,而是通过人口疏解与功能重构,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
核心目标包括:
- 疏解非核心功能:将中心城区过度集中的教育、医疗等资源向新城疏解,缓解“大城市病”;
- 提升居住品质:通过土地整理与空间再造,建设绿色、智慧、宜居的新型社区;
- 促进产城融合:结合产业布局调整,推动职住平衡,减少通勤压力;
- 保护生态空间:保留区域内的绿地、水系等生态要素,构建“公园城市”生态网络。
搬迁范围与主要内容
五大花园搬迁规划覆盖范围广,涉及住宅、商业、产业等多类用地,具体内容因区域特点而异,以下为各区域的核心规划方向:
武侯新城花园区域
武侯新城作为成都西南部的重要居住组团,搬迁重点为老旧工业用地与低效住宅区,规划将拆除约200万平方米的棚户区及工业厂房,腾退土地用于建设高品质住宅、国际化学校及社区医疗中心,依托武侯新城产业基础,引入数字经济、商务服务等新兴产业,打造“居住+产业”融合示范区。

金牛国宾花园区域
国宾片区因靠近金牛坝生态片区,规划强调“生态优先”,搬迁范围包括部分低密度住宅及仓储物流用地,计划将人口密度降低30%,腾退土地用于扩建金牛坝城市公园、建设环生态绿道,并引入高端康养、文化创意产业,形成“生态+康养”特色功能区。
成华龙潭花园区域
龙潭片区作为成都东部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搬迁聚焦于工业用地更新,规划将整合约150万平方米的工业旧厂房,通过“工业上楼”模式建设现代化产业园区,同时配套建设人才公寓、邻里中心等设施,吸引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集聚,推动“产业新城”建设。
锦江琉璃花园区域
琉璃片区紧邻锦江生态带,搬迁以“旧城改造+文化传承”为核心,保护性地拆除部分危旧房,保留历史建筑与工业遗存,打造文创街区、滨水商业带,新增绿地面积约80万平方米,串联锦江绿道与市政公园,提升区域生态休闲功能。
高新中和花园区域
中和片区作为成都南部拓展区,搬迁重点为“城中村”与低效市场用地,规划建设国际化社区、三甲医院及轨道交通枢纽,加强地铁6号线、22号线等线路接驳,优化公共交通网络,引入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打造“产城人”深度融合的现代化新城。

实施步骤与时间节点
搬迁规划分阶段推进,预计总周期为2023-2030年,具体时间节点如下:
阶段 | 时间范围 | 主要任务 |
---|---|---|
前期调研与规划 | 2023-2024年 | 完成各区域人口普查、土地权属核查、民意征集,制定详细搬迁补偿方案与安置计划。 |
试点推进 | 2025-2026年 | 选择武侯新城、锦江琉璃区域作为试点,启动首批搬迁与安置房建设,总结经验。 |
全面实施 | 2027-2029年 | 五大花园区域全面启动搬迁,同步推进安置房交付、土地整理与项目建设。 |
完善提升 | 2030年 | 完成所有搬迁任务,配套设施投用,评估规划实施效果并进行优化调整。 |
补偿与安置政策
为保障居民权益,搬迁规划采用“多种安置方式结合、补偿标准透明化”的原则:
- 安置方式:提供产权调换(安置房)与货币补偿两种选择,安置房选址优先考虑区域就近或交通便利地段,配套建设学校、菜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
- 补偿标准:住宅按市场评估价补偿,被征收人可享受最低保障面积;商铺补偿结合区位收益与重置价,确保被征收人利益不受损;
- 过渡期保障:提供临时安置费、租房补贴,过渡期原则上不超过24个月,特殊困难群体可申请延长。
预期效益与挑战
预期效益
- 城市空间优化:通过疏解中心城区人口,缓解交通拥堵、资源紧张等问题;
- 居住品质提升:新建社区将实现绿色建筑全覆盖,配套智慧社区管理系统;
- 经济活力增强:新兴产业引入将带动就业,预计创造超10万个就业岗位;
- 生态改善:新增绿地面积约500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升至15平方米。
面临挑战
- 资金压力:搬迁与安置房建设需巨额资金投入,需通过政府专项债、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解决;
- 社会稳定:需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加强民意沟通与矛盾调解;
- 产业导入:需确保新兴产业及时落地,避免“新城空心化”。
相关问答FAQs
Q1:五大花园搬迁后,原住民将如何安置?安置房的位置和配套设施如何保障?
A1:搬迁安置采取“产权调换+货币补偿”双轨制,居民可自主选择,产权调换的安置房优先规划在原区域就近地块或交通便利的新城组团(如龙潭产业新城、中和国际社区),配套建设幼儿园、小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贸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确保“15分钟生活圈”全覆盖,安置房将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配备智慧物业系统,居住品质不低于普通商品房水平。
Q2:搬迁规划对区域房价和商业配套有何影响?普通居民如何应对可能的房价波动?
A2:短期内,部分区域因土地整理与人口疏解,可能出现房价阶段性波动,但长期来看,随着基础设施完善与产业导入,区域价值将稳步提升,商业配套方面,规划将保留现有核心商圈,同时在新安置区域建设邻里中心、社区商业体,满足居民日常消费需求,普通居民可通过关注官方发布的规划信息、理性评估自身需求(如改善型住房需求可优先选择安置房,投资型需求需谨慎评估区域发展潜力)来应对波动,政府也将加强市场监管,防止投机性炒房。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