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金象花园地块拆迁是近年来成都市城市更新领域备受关注的事件,涉及众多居民的切身利益和区域发展格局的调整,该项目位于成都市武侯区,地处武侯新城核心区域,周边临近武侯大道、簇桥旧城改造片区及轨道交通站点,具备较好的区位价值,拆迁工作启动以来,政府部门、开发企业与居民围绕补偿方案、安置过渡、未来规划等核心议题展开多轮协商,既展现了城市更新的必然趋势,也体现了对民生需求的重视。

从项目背景来看,金象花园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末,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存在建筑老化、设施陈旧、停车位不足、消防隐患突出等问题,随着成都“南拓”战略的推进,武侯新城被定位为“智慧产业高地和宜居生活新城”,该地块因位于规划的商业商务轴线上,被纳入城市更新重点范围,据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示,该地块规划用途涵盖商业、住宅及公共服务设施,预计将打造成为集高端居住、商务办公、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建成后可新增就业岗位约5000个,完善区域公共服务配套,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拆迁补偿与安置是居民最关心的问题,根据《成都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及该项目专项补偿方案,居民可选择货币补偿或产权调换两种方式,货币补偿标准参照同地段新建普通商品房市场价格的90%确定,并给予被征收房屋价值20%的补贴;产权调换则提供两个安置点,分别为武侯区机投桥街道的“XX家园”和双流区的“XX新城”,均为近年建成的新小区,配套设施完善,安置房面积按1:1.3比例进行调换,最小调换面积不低于48平方米,针对特殊群体,如低保户、残疾人等,还给予额外补助,包括临时安置费(按被征收房屋面积每月30元/㎡标准,最长不超过24个月)、搬迁费(每户2000元)及停产停业损失补偿(针对经营性房屋),为保障居民知情权,拆迁工作组逐户发放《补偿方案手册》,并设置现场咨询点,邀请法律专家提供政策解读。
拆迁工作推进过程中,政府部门采取了多项保障措施,一是成立由区政府牵头的专项工作组,整合街道、城管、公安等部门力量,建立“一户一档”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居民代表座谈会,及时回应诉求,二是设立过渡期服务保障组,协调安置点周边学校、医院等资源,确保居民子女转学、就医等不受影响;在原小区附近设立临时便民服务点,提供快递代收、老年食堂等基础服务,三是强化监督机制,聘请第三方审计机构对补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并通过区政府官网定期公示拆迁进度,确保公开透明,截至2023年10月,该项目已完成总拆迁任务的85%,剩余住户多为高龄老人或产权关系复杂家庭,工作组正通过“一对一”协商方式推进。
从区域发展影响分析,金象花园地块拆迁后将带来多重效益,在空间优化方面,预计将释放土地面积约180亩,其中60%用于建设高品质住宅和人才公寓,20%规划建设商业综合体,20%用于建设公园绿地及社区服务中心,预计可新增绿化面积约2.4万平方米,有效缓解区域“热岛效应”,在产业带动方面,结合武侯新城“数字经济+生物医药”主导产业定位,未来将引入至少2家总部企业及5家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在社会治理层面,该项目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居民参与”的城市更新模式,为成都市老旧小区改造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项目推进中也面临一些挑战,部分居民对安置房区位及未来生活成本存在担忧,特别是选择“XX新城”安置点的居民,因距离原居住地较远,担心通勤、就医不便;少数经营性房屋业主对停产停业补偿标准与预期存在差距,导致协商周期延长,对此,政府部门已承诺开通安置点至市区的定制公交专线,并引入优质医疗资源合作建设社区医院;针对经营性房屋,允许业主选择“货币补偿+优先承租商业综合体商铺”的组合方式,降低经营压力。
以下是相关问答FAQs:
Q1:金象花园拆迁补偿中,选择货币补偿和产权调换哪种方式更划算?
A1:选择哪种方式需结合个人需求综合判断,从短期收益看,货币补偿到账快,居民可自主购房或用于投资,但需自行承担房价波动风险;从长期居住稳定性看,产权调换提供的安置房为现房,周边配套成熟,且1:1.3的换算面积比例能提升居住空间,但需承担过渡期租房成本及可能的区位差异,建议居民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子女教育需求及未来规划权衡,也可选择“部分货币+部分产权”的组合补偿方式。
Q2:拆迁后,原小区周边的商铺和租户将如何安置?
A2:针对原小区底商及租户,政府已联动开发企业制定专项安置方案:一是优先保障租户回迁,在新建商业综合体中预留10%的商铺面积,以市场价70%的优惠价格出租给原租户,租期3年;二是对无法回迁的租户,给予6个月租金补贴(按实际经营面积每月50元/㎡标准);三是组织“就业帮扶专场”,推荐至周边新建商业项目或工业园区就业,确保经营性群体平稳过渡。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