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申请公租房是解决住房困难的重要途径,符合条件的家庭或个人可通过规范流程提交申请,以下是详细的申请指南,涵盖条件、材料、流程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帮助申请人顺利完成手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申请公租房的基本条件
北京公租房主要面向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职工、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具体条件因申请类型略有差异,主要包括以下通用要求:
-
户籍要求
- 本市户籍家庭:申请人需具有本市城镇户籍,且人均住房面积低于15平方米(含),家庭年收入低于10万元(具体标准以当年政策为准)。
- 非本市户籍人员:需持有北京市居住证,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满一定年限(通常为5年),且在京无自有住房。
-
住房与收入限制
- 申请人及家庭成员在本市无自有住房或未承租公房、保障性住房,且未享受过住房保障政策(如经济适用房、共有产权房等)。
- 家庭资产不超过规定的上限(一般家庭总资产不超过80万元,具体金额以区住建部门公布为准)。
-
其他要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申请人需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申请单身需年满18周岁;
- 遵守公租房管理规定,无严重失信记录。
申请所需材料清单
申请人需根据自身情况准备以下材料,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复印件需加盖单位或社区公章:
材料类别 | |
---|---|
基本身份材料 | 申请人及家庭成员身份证、户口簿(非本市户籍提供居住证);婚姻证明(结婚证、离婚证等) |
住房情况材料 | 《家庭住房情况申报表》,由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街道办盖章;无房证明(由不动产登记机构出具) |
收入与资产材料 | 收入证明(单位出具或近1年银行流水);资产证明(银行存款、车辆、股票等) |
其他辅助材料 | 非本市户籍需提供社保或个税缴纳证明;新就业职工需提供毕业证、劳动合同;外来务工人员需提供居住证及用工合同 |
申请流程详解
北京公租房申请遵循“三级审核、两级公示”原则,流程如下:
街道(乡镇)初审
- 申请人向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街道(乡镇)住房保障窗口提交材料,或通过“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提交。
- 街道办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材料初审,重点审核户籍、住房、收入等条件,符合条件的录入系统并上报区级部门。
区级复审
- 区住房保障部门在15个工作日内对初审通过的材料进行复审,通过后在本区政府网站公示5天,公示无异议的纳入轮候库。
- 复核不通过的,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申请人可在10个工作日内申请复核。
市级备案与配租
- 市住房保障部门汇总各区轮候信息,统一建立全市公租房轮候库。
- 公租房项目具备配租条件后,由产权单位或运营机构发布配租公告,明确房源位置、租金标准、选房时间等信息。
- 轮候库中的申请人按积分排序(积分依据户籍、收入、住房困难程度等计算)参与选房,选房后签订租赁合同,办理入住手续。
租金标准与缴纳方式
-
租金计算
北京公租房租金实行政府定价,根据项目位置、房屋类型等因素确定,一般为市场租金的50%-60%,城六区公租房月租金约25-45元/平方米,远郊区县略低。保障家庭可申请租金补贴,补贴金额=(市场租金-公租房租金)×面积×补贴系数(低收入家庭补贴系数较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缴纳方式
- 租金按月或按年缴纳,可通过银行转账、支付宝、微信等方式支付,逾期未缴将产生滞纳金。
- 租赁合同一般每1-3年续签一次,续签时需重新审核资格。
注意事项
- 轮候期限
公租房轮候有效期为3年,期满前3个月需重新提交材料确认资格,未确认的自动退出轮候库。 - 违规处理
转租、转借、擅自装修或改变房屋用途的,取消资格并收回房屋,记入诚信档案,5年内不得申请保障性住房。 - 动态管理
申请人家庭住房、收入等情况发生变化,需在30日内向街道办报告,不符合条件的应退出公租房。
相关问答FAQs
Q1:非本市户籍人员在京申请公租房,社保或个税缴纳年限中断怎么办?
A:非本市户籍申请人需在京连续缴纳社保或个税满5年,期间累计缴纳满60个月且未超过3个月中断(因单位原因导致的中断可提供证明补缴),若中断超过3个月,需重新计算缴纳年限。
Q2:公租房租赁合同到期后如何续租?
A:合同到期前3个月,申请人需向街道办提交续租申请,提供近1年的收入、住房等情况证明,经审核仍符合条件的,与产权单位续签合同;若收入、住房等条件超出标准,需按市场租金缴纳或退出公租房。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