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租房的退出是保障性住房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既关系到保障资源的合理配置,也涉及承租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及各地实施细则,承租人因不符合条件、自愿放弃或房屋使用完毕等原因,需按规定程序办理退房手续,以下是廉租房退出的详细流程、注意事项及相关要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廉租房退出的适用情形
承租人需退房的,主要包括以下情形:
- 主动退出:因购买、赠与、继承住房等不再符合廉租房保障条件,或因工作、居住地变更等原因不再需要租住。
- 被动清退:经核查,承租人收入、财产、住房等条件超出当地廉租房保障标准,或存在转租、转借、空置、欠租等违规行为。
- 合同到期:租赁合同期满后,经审核不再符合续租条件,且未在规定时间内办理续租或退房手续。
- 房屋征收或拆除:因市政建设、房屋安全等原因,廉租房被征收或拆除,承租人需腾退房屋。
- 其他情形:承租人去世且无符合条件共同居住人,或因疾病、服刑等特殊原因无法继续居住等。
廉租房退出的具体流程
(一)提出申请(主动退出)
- 提交材料:承租人需向当地住房保障部门或运营管理单位提交《廉租房退出申请表》,并附以下材料:
- 承租人身份证、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
- 租赁合同原件;
- 不再符合保障条件的证明材料(如房产证、收入证明、离职证明等);
- 结清租金、物业费、水电费等相关费用的凭证;
- 委托他人办理的,需提供授权委托书及受托人身份证。
- 受理审核:管理部门收到材料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审核,材料齐全的予以受理,材料不齐的需一次性告知补正。
(二)核查与通知(被动清退)
- 动态核查:住房保障部门可通过定期核查、部门信息共享(如与公安、人社、市场监管等部门联网)等方式,动态监测承租人条件变化。
- 告知与听证:对拟清退的承租人,管理部门应提前15个工作日发出《廉租房退出告知书》,说明违规事实、依据及拟处理意见,承租人如有异议,可在收到告知书后7个工作日内提出申诉,管理部门应组织听证并复核。
- 作出决定:审核或听证后,管理部门应在10个工作日内出具《廉租房退出决定书》,明确腾退期限(一般为15-30日)及逾期后果。
(三)房屋验收与结算
- 现场查验:承租人需在规定期限内腾空房屋,结清水电、燃气、物业等费用,并配合管理人员查验房屋及附属设施(如门窗、家电、装修等),如有损坏,需按合同约定赔偿。
- 费用结算:管理部门核算承租人应缴租金、违约金(如有)及赔偿金,多退少补,结清费用后,出具《廉租房退房确认书》。
(四)钥匙移交与档案注销
- 钥匙交接:承租人将房屋钥匙、门禁卡等物品交还管理部门,签署《钥匙交接单》。
- 档案注销:管理部门在收回房屋后10个工作日内,办理租赁合同注销手续,更新承租人档案信息,并将房屋重新纳入配租循环。
特殊情况处理
- 承租人去世:其共同居住人(如配偶、子女)需在30日内向管理部门申报,符合条件的可申请续租,不符合条件的需办理退房,无共同居住人或共同居住人不符合条件的,由管理部门收回房屋。
- 房屋征收:因征收导致退房的,承租人可获得补偿(如搬迁费、临时安置费),但需在规定期限内腾退房屋,补偿标准按当地征收政策执行。
- 经济困难无法腾退:对确有特殊困难(如重病、残疾)短期内无法腾退的,承租人可申请延期,经审核批准后可延长腾退期限,一般不超过6个月,延期内租金按市场价收取。
违规后果与法律责任
- 逾期不退房:承租人未在规定期限内腾退房屋的,管理部门可责令限期整改,并按日加收租金0.1%-0.5%的违约金;逾期超过30日的,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并取消其未来5年内保障房申请资格。
- 转租、转借等违规行为:一经查实,立即收回房屋,追缴违规所得租金,并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提供虚假材料:通过虚报、隐瞒等手段骗取廉租房的,责令退回房屋,处以罚款,并取消其10年内保障房申请资格。
各地政策差异提示
廉租房退出政策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住房保障压力等因素存在差异,
- 退出门槛:部分城市对收入、财产线标准调整频繁,需关注当地最新政策;
- 补偿标准:房屋征收时的搬迁费、临时安置费等,各地计算方式不同;
- 过渡期政策: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延长期限、租金减免等,部分城市有额外规定。
建议承租人退房前咨询当地住房保障部门,或通过官方网站、政务APP查询细则。
相关问答FAQs
Q1: 廉租房退房后,租金押金如何退还?
A1: 承租人需在退房前结清所有租金、物业费、水电费等费用,如有预缴租金或押金,管理部门在查验房屋、确认无损坏或欠费后,应在5-10个工作日内退还至原支付账户,若房屋存在损坏或欠费,可从押金中扣除相应费用,剩余部分退还;押金不足的,承租人需补足。
Q2: 廉租房租赁合同未到期,因买房需要退房,是否需支付违约金?
A2: 根据合同约定,若承租人主动提前退房且符合当地政策(如购买唯一住房),部分地区可减免违约金,但需提前30日书面申请并经管理部门批准,若合同中明确约定提前退房需支付违约金(如1-3个月租金),则需按约定履行;若因政策变化(如家庭人口减少、收入超标)导致必须退房,通常可免除违约金,具体以当地住房保障部门解释为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