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 法律依据/注意事项 | |
---|---|---|
收集证据 | 核心文件:租赁合同原件(证明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租金支付凭证(银行转账记录、收据等);沟通记录(微信聊天记录、短信、通话录音);房屋现状照片或视频(如损坏情况、卫生状况)。 补充材料:催告函件、第三方证人证言(如有)、因违约产生的额外费用单据(如临时住宿费)。 |
• 证据需真实合法,未经篡改;聊天记录应保留原始载体; • 重点保存能直接体现对方违约行为的材料(例如未按约定维修房屋的影像证据)。 |
确定管辖法院 | 根据《民事诉讼法》,通常由房屋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管辖,若合同约定了其他管辖条款(如某特定地区的仲裁机构),则优先按约定执行。 | • “不动产纠纷”默认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审理,便于现场勘查和调查取证; • 若业主户籍地与房产地址不一致,仍以房屋位置为准。 |
撰写起诉状 | 基本信息:原被告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住址; 诉讼请求:明确具体诉求(如要求退还押金、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腾退房屋等); 事实与理由:按时间顺序描述纠纷经过,引用合同条款及对方违约行为。 |
• 诉讼请求金额量化(判令被告返还押金XX元及利息”),避免模糊表述; • 可参考模板但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建议咨询律师优化语言逻辑。 |
立案与缴费 | 携带以下材料至法院立案庭提交: ✔️ 纸质版起诉状(按被告人数+1份准备); ✔️ 证据复印件(分类标注清单); ✔️ 原告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 房产产权证明(辅助确认管辖权),缴纳案件受理费,费用根据诉求标的额比例计算。 |
• 法院审核期限一般为7日内,不符合立案条件的会一次性告知补正内容; • 经济困难者可申请缓交或减免诉讼费(需提供相关证明)。 |
参与庭审程序 | 庭前准备:整理证据册,制作举证目录;预测对方可能抗辩点并准备反驳方案; 庭审环节:法官主持下依次进行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最后陈述; 调解机会:部分案件可能在庭审中组织调解,达成和解协议后可撤诉。 |
• 遵守法庭纪律,关闭手机,未经允许不得录音录像; • 举证时说明证据来源及证明目的,“提交第X组证据——微信聊天记录截图,拟证明被告拒绝履行维修义务”。 |
判决与执行 | 收到判决书后,若任一方不服可在15日内提起上诉;生效判决履行期届满后对方仍未履行的,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查封财产、列入失信名单等措施)。 | • 关注判决书中规定的自动履行期限,逾期未履行需尽快申请执行; • 执行阶段可提供财产线索协助法院查控。 |
相关问答FAQs
Q1: 如果业主在国外无法联系怎么办?
A: 可通过公告送达方式完成司法程序,法院会在官方网站或报纸刊登公告,经过法定期限即视为送达成功,同时建议同步向其国内亲属、代理机构发送书面通知留存记录,若涉及跨境执行,还需通过国际司法协助条约进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Q2: 诉讼时效过了还能起诉吗?
A: 根据民法典规定普通诉讼时效为三年,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权益受损之日起算,但如果存在中断事由(如曾发函催告)、中止情形(不可抗力阻碍行使权利),时效可重新计算或暂停,即使过期仍可尝试起诉,由法院审查是否受理,建议尽早主张权利以避免证据灭失风险。 结合最新司法实践整理,具体操作建议咨询当地律师事务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