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租房过程中,防骗是租客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或急于找房,不少人可能会遇到虚假房源、收费陷阱、合同纠纷等骗局,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说明如何有效防止租房被骗,帮助租客降低风险,顺利找到合适的住处。

房源筛选阶段:核实信息真实性,避开虚假陷阱
租房的第一步是找到真实可靠的房源,这一阶段需重点防范“假房源”骗局,所谓假房源,通常是指中介或个人发布与实际不符的低价优质房源(如价格远低于市场价、房屋条件极佳等),目的是吸引租客到店后推荐其他高价房源,对此,租客应通过以下方式验证:
- 选择正规平台:优先使用大型、知名的租房平台(如链家、贝壳、自如等),这些平台对房源有核验机制,虚假房源相对较少,避免在无审核的小网站或社交群组中轻信低价信息,尤其是“个人直租”“免中介费”等诱惑性表述。
- 要求视频看房:若无法实地看房,可要求房东或中介提供实时视频连线看房,通过镜头观察房屋实际环境、周边配套,并注意视频中是否有与描述不符的细节(如面积、装修、家具等),对仅提供图片或模糊视频的房源需保持警惕,图片可能是网图或经过P图处理。
- 核实房东身份:若为个人房源,务必要求房东出示身份证、房产证(或购房合同)原件,核对身份信息与房产证是否一致,确保房屋产权清晰,可通过“不动产登记查询”平台(部分地区支持线上查询)或要求房东配合到房管局核实产权信息,避免遇到“二房东”转租(需查看其与原房东的租赁合同,确认是否有转租权)或骗子冒充房东的情况。
- 警惕异常低价:市场租金通常有合理区间,若某房源价格远低于周边同类型房屋(如低30%以上),且房东或中介以“急租”“回笼资金”等理由催促定金,大概率是骗局,正规房东不会轻易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出租房屋,中介也不会做“亏本生意”。
费用支付阶段:分清必缴与可选费用,拒绝不合理收费
租房过程中涉及多种费用,部分不法中介或房东会通过巧立名目、模糊收费等方式骗取钱财,租客需提前了解常见费用类型及标准,避免“被消费”:
- 明确费用构成:正规租房的核心费用通常包括“押一付三”(押一个月租金作为押金,一次性付三个月租金)或“押一付一”,具体可协商,其他费用如中介费(通常为半个月或一个月租金,一次性收取,租后不再重复收取)、物业费、水电燃气费、网费等需提前确认是否包含在租金内或由谁承担,对“看房费、咨询费、预留费”等不合理收费应坚决拒绝,这些费用均无法律依据。
- 费用支付方式:尽量选择第三方平台托管(如支付宝的“租房担保”、微信的“租房押金监管”)或银行转账,并备注“XX房屋租金押金”,保留支付凭证,避免直接现金交易或向个人微信/支付宝转账(尤其是无备注的转账),一旦发生纠纷,难以追溯资金流向,若房东或中介要求“避税”而签订“两份合同”(一份实际租金合同,一份较低金额的备案合同),需警惕,这种操作虽能暂时降低税费,但未来若发生纠纷(如押金不退、房屋损坏赔偿),备案合同的低价可能导致租客权益受损。
- 押金收取规范:押金是保障房东权益的保证金,应在合同中明确押金金额、退还条件(如无房屋损坏、欠费等)及退还时间(通常为退租后7-15天内),对房东或中介以“押金抵扣物业费”“装修费”等理由提前扣押金的行为,需依据合同约定维权,必要时可报警或向法院起诉。
合同签订阶段:仔细阅读条款,明确权利义务
合同是租房期间最重要的法律依据,也是避免纠纷的关键,租客需逐字逐句阅读合同条款,对模糊或不利内容提出修改,重点注意以下事项:
- 合同主体信息:合同中“出租方”必须是产权人或其合法代理人(如二房东需附原租赁合同及转租授权书),若为公司,需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租客需核对双方身份信息与证件是否一致,避免与“非产权人”签订合同,导致合同无效或无法维权。
- 房屋及附属设施:合同中应明确房屋地址、面积、户型、装修标准及家具家电清单(可附照片作为附件),并注明“设施设备完好,无损坏”,对空调、冰箱、洗衣机等易损耗家电,需在入住前检查并拍照留存,避免退租时因“自然损耗”被克扣押金。
- 租期与租金:明确租赁起止时间、租金金额、支付方式(转账/现金)、支付日期(如“每月5日前支付当月租金”),以及逾期支付租金的违约责任(如每日万分之五的滞纳金,但需注意违约金总额不得超过租金总额的20%)。
- 维修责任:合同中需区分自然维修和人为损坏的责任:自然维修(如水管老化、电路故障)由房东负责,人为损坏由租客承担,若房东未及时维修导致租客损失,租客有权要求赔偿或从押金中抵扣。
- 违约与解约条款:重点关注房东或租客单方面解约的条件及违约金,若房东提前收回房屋,需提前30天通知租客,并支付相当于1-2个月租金的违约金;若租客提前退租,是否需支付违约金及具体标准,对“房东可随意涨租”“租客不得转租”等霸王条款,应要求删除或修改。
入住后及退租阶段:保留证据,理性维权
入住后仍需保持警惕,避免后续纠纷;退租时则需注意流程,确保押金顺利退还。

- 入住前验收:与房东共同填写《房屋设施设备验收表》,详细记录房屋及家电的初始状态(如墙面有无裂缝、地板有无划痕、家电是否能正常使用等),双方签字确认,并拍照/录像留存,避免退租时因“损坏”产生争议。
- 保留沟通记录:与房东或中介的沟通(如维修需求、费用协商等)尽量通过微信、短信等可留存文字记录的方式进行,避免口头约定,若发生纠纷,这些记录可作为证据。
- 退租流程规范:退租前需提前通知房东(通常提前15-30天),约定验收时间,验收时,双方共同检查房屋状况,对照《验收表》确认是否有损坏,结清水电燃气费、物业费等费用,若房东以不合理理由扣押金,可依据合同和沟通记录协商,协商不成可向当地住建委投诉、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
不同租房主体的防骗重点
租房主体 | 防骗重点 |
---|---|
个人直租 | 核实房东身份证、房产证一致性;警惕“低价急租”,要求看房并视频连线;拒绝先交定金再签合同 |
中介租房 | 选择正规中介公司,查看其营业执照和房产经纪人证;明确中介费标准及支付时间,避免重复收费;要求提供房屋产权核验报告 |
合租 | 核实二房东身份及转租权(查看原租赁合同);与所有室友签订合租协议,明确公共区域使用规则及分摊费用 |
相关问答FAQs
Q1:遇到“二房东”转租,如何确保不被骗?
A:首先要查看二房东与原房东签订的租赁合同,确认合同中是否有“允许转租”条款,并要求二房东提供原房东的书面转租同意书,若原房东不同意转租,二房东的转租行为无效,租客不仅可能被要求搬离,还可能无法追回租金和押金,需核对二房东身份信息,并检查房屋实际状况与描述是否一致,避免二房东“卷款跑路”或房屋存在产权纠纷。
Q2:租房后发现房屋有质量问题(如漏水、电路故障),房东拒不维修,怎么办?
A:保留房屋质量问题的证据(如漏水照片、视频,故障电器记录),并书面通知房东维修(可通过微信、短信发送,保留发送记录),若房东在合理期限内(通常为7-15天)仍不维修,租客可自行请人维修,费用凭票据从租金或押金中抵扣,并保留维修凭证,若房东以此为由克扣押金或要求租客搬离,租客可向当地住建委投诉,或依据《民法典》第七百一十二条(出租人应当履行租赁物的维修义务)提起诉讼,要求房东承担维修费用并赔偿因房屋问题造成的损失。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