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是许多在城市生活的人必须面对的问题,但由于租房市场信息不对称、中介乱象、房东套路等问题,租房被骗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避免在租房过程中遭受经济损失和时间浪费,租客需要掌握全面的防骗知识和技巧,从房源筛选、合同签订到入住后的各个环节保持警惕,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

房源筛选阶段:核实信息真实性,避开虚假陷阱
房源筛选是租房的第一步,也是防止被骗的关键环节,虚假房源是租房中最常见的骗局,骗子通常以低价、优质房源为诱饵,吸引租客注意后以“已租出”“看房需交定金”等名义骗取钱财。
选择正规渠道
优先通过官方平台或知名中介找房,如政府 Housing Services 网站、大型连锁中介(如链家、我爱我家等)、品牌公寓(如自如、蛋壳等,需注意其经营风险),这些平台对房源有一定审核机制,虚假房源相对较少,避免在社交媒体群组、不明论坛或个人发布的“低价急转”信息中直接联系,这类信息往往缺乏监管,诈骗风险高。  
核实房源基本信息
看到心仪房源后,先通过“地图+实景图”交叉判断房源位置是否与描述一致,骗子常用的手段是用低价豪宅吸引眼球,但实际位置偏远或图片与房源严重不符,要求房东或中介提供房产证、身份证等证明材料,核实产权信息,若对方以“个人隐私”拒绝提供,需高度警惕——正规房东会主动证明身份,中介也有义务出示委托书和营业执照。  
警惕“低价陷阱”和“预付费用”
明显低于市场价的房源往往是诱饵,月租3000元的一线城市市中心两居室”,此类信息需谨慎核实,若对方要求在看房前支付“看房费”“定金”“预留金”等,无论金额大小,都应拒绝,正规流程中,定金应在看房满意、双方达成合意后签订合同时支付,且定金需有书面凭证,否则可能被恶意扣留。  

实地看房与沟通:观察细节,辨别房东/中介身份
实地看房是确认房源真实性和房东身份的重要环节,需仔细观察房屋状况、周边环境,并与房东/中介深入沟通,判断是否存在潜在风险。
核实房东/中介身份
- 房东:要求查看身份证原件与房产证原件,核对姓名是否一致,若房产证上有多个共有人,需确认所有共有人同意出租(最好有书面同意书),否则后续可能因部分共有人反对导致合同无效。
- 中介:查看中介的工牌、营业执照(可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是否正规),确认其是否有合法的经纪资格,避免与“二房东”或无资质的“黑中介”合作,二房东需提供与原房东的转租合同,且转租合同中需明确允许转租。
检查房屋状况及周边环境
- 房屋内部:检查墙体有无渗水、电路是否老化、家具家电是否完好,并拍照留存入住前的房屋状态,避免退租时因“损坏”被克扣押金。
- 周边环境:观察小区安保情况、交通便利性、噪音源(如临近马路、工地)、生活配套(超市、医院等),确保符合居住需求。
- 邻里关系:可尝试与邻居简单交流,了解房东口碑(如是否存在随意涨租、克扣押金等情况)。
沟通中留意“异常信号”
若房东/中介表现出以下行为,需提高警惕:  

- 回避提供身份证明,或提供的证件信息模糊、不一致;
- 催促快速签约,以“有人抢租”为由拒绝给租客考虑时间;
- 对房屋状况含糊其辞,拒绝租客自行检查;
- 要求支付现金或通过个人账户转账(避开第三方监管)。
合同签订环节:明确条款,规避法律风险
合同是保障双方权益的法律依据,也是避免纠纷的关键,签订合同时,务必逐条阅读,确保条款清晰、权责明确,避免因“霸王条款”或模糊表述导致后续维权困难。
确认合同主体信息
合同中需明确写出房东、中介(若有)、租客的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并附上身份证复印件,若房东是公司,需提供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及授权委托书。  
细化核心条款
以下是合同中必须明确的重点内容,建议用表格对比关键条款,避免遗漏:  
| 条款类别 | 风险提示 | |
|---|---|---|
| 租赁期限 | 起止日期,续租条件(如是否优先续租、续租租金涨幅限制) | 避免签订“一次性租多年”的合同,防止房东随意涨租或提前解约;明确续租流程,避免到期后无法续租。 | 
| 租金及支付方式 | 月租金金额、支付周期(月付/季付/年付)、支付账户(房东个人账户或公司对公账户) | 拒绝一次性支付长期租金(如一年以上),防止房东跑路或资金链断裂;要求提供租金收据或转账凭证。 | 
| 押金及退还 | 押金金额、退还条件(如房屋自然损耗不扣费)、退还时间(退租后几日内) | 明确“自然损耗”范围(如墙面轻微划痕、正常使用导致的家具老化),避免房东以“损坏”为由克扣押金。 | 
| 维修责任 | 房屋及设施自然损耗由谁负责(通常为房东),人为损坏由租客赔偿 | 约定维修响应时间(如漏水需24小时内处理),避免房东拖延导致损失扩大。 | 
| 违约责任 | 提前解约的违约金计算方式(如相当于1个月租金),房东违约(如提前收房)的赔偿标准 | 违约金需合理,避免过高(超过月租金50%可能被认定为“过高”);明确违约情形的具体处理方式。 | 
| 转租与分租 | 是否允许转租/分租,需提前书面通知房东 | 避免未经允许转租导致合同被解除;若需合租,明确分租规则和责任划分。 | 
补充协议与附件
若合同中有口头承诺(如赠送家具、家电维修等),需写入补充协议并双方签字确认,附上房屋设施清单(家具、家电数量及品牌),并拍照留存,避免退租时对物品数量或状态产生争议。  
支付费用与入住后:保留凭证,及时维权
签订合同后,涉及费用支付需谨慎,入住后也要注意保留证据,以便在发生纠纷时有效维权。
费用支付与凭证留存
- 支付方式:尽量通过银行转账、微信/支付宝转账等可追溯的方式支付,并备注“XX房屋租金/押金”,避免现金交易,若通过中介支付,需确认款项进入中介公司对公账户或房东账户,而非个人账户。
- 凭证保存:妥善保管合同、收据、转账记录、沟通记录(微信、短信聊天记录),这些都是维权时的关键证据。
入住后注意事项
- 定期检查房屋:发现房屋质量问题(如漏水、电路故障)及时通知房东维修,并留存沟通记录(如微信聊天记录、维修工单)。
- 遵守合同约定:按时支付租金,不擅自改变房屋结构,不违规转租,避免因自身违约导致房东解约或索赔。
- 警惕“二房东”骗局:若从二房东处租房,务必核实其与原房东的转租合同,确保转租期限未到期,且原房东同意转租,否则可能面临被原房东收回房屋的风险。
遭遇骗局后的应对措施
若不幸被骗,需保持冷静,及时通过合法途径维权:
- 收集证据:整理所有与骗局相关的证据,如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合同、身份信息等。
- 协商解决:优先与房东/中介沟通,要求退款或解决问题,若对方拒绝,可向当地住建委、消费者协会投诉。
- 法律途径:若涉及金额较大或对方涉嫌诈骗(如虚假房源骗取定金后失联),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或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返还财产并赔偿损失。
相关问答FAQs
Q1:租房时中介要求支付“看房费”,合理吗?
A1:不合理!根据《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中介提供居间服务时,只有在促成交易后才能收取佣金,不得以“看房费”“信息费”等名义向租客收取额外费用,若中介坚持要求支付,可拒绝并向当地住建委投诉。  
Q2:退租时房东以“房屋损坏”为由克扣押金,怎么办?
A2:根据合同约定和“自然损耗”原则,判断是否属于正常使用导致的损坏(如墙面轻微划痕、地板磨损等),若房东无理克扣,可要求其提供维修费用凭证,必要时通过协商、投诉(向住建委或12315)或诉讼解决,入住前拍摄的房屋状态照片可作为关键证据,证明损坏并非租客造成。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