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房价走势呈现出明显的“先抑后稳”特征,全年整体呈现“量价齐跌”后逐步趋稳的态势,这与当时北京出台的严厉调控政策、市场预期转变以及供需结构变化密切相关,从季度表现来看,一季度延续了2016年底的降温趋势,房价环比、同比涨幅持续收窄;二季度随着“3·17新政”等组合拳落地,市场迅速降温,成交量大幅萎缩,价格进入下行通道;三季度至四季度,随着政策效果显现及市场逐步适应,房价跌幅收窄,部分区域出现企稳迹象,但整体仍处于调整周期。

政策调控是主导2017年北京房价走势的核心因素,2017年3月,北京出台“3·17新政”,内容包括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不低于60%、暂停发放贷款年限25年以上的个人住房贷款、严格执行限购政策(非京籍需连续60个月纳税或社保)、规范企业购房等,随后又推出“认房又认贷”、加大土地供应、推进租赁市场发展等一系列配套政策,这些政策从需求端(抑制投资投机需求)、供给端(增加保障性住房)、金融端(收紧信贷)等多维度发力,显著改变了市场预期,二套房首付比例的大幅提高直接削弱了改善型需求的购买力,企业购房限制则减少了市场中的“炒房”主体,导致购房门槛显著提升。
供需关系变化是房价调整的基础,在需求端,受政策影响,购房需求快速降温,据北京市住建委数据,2017年北京新房网签量仅为4.3万套,同比下跌约50%;二手房网签量约13.4万套,同比下跌约50%,成交量降至近十年来的最低点,需求端不仅受到“限购限贷”的抑制,市场预期也发生逆转,购房者从“追涨”转向“观望”,尤其是投资性需求基本退出市场,在供给端,北京加大了土地供应力度,全年住宅用地供应量达到790公顷,同比增长约200%,其中共有产权住房和租赁住房用地占比超过70%,这有效增加了未来住房的有效供给,尤其是对中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性住房供应,缓解了供需矛盾。
区域房价分化趋势明显,2017年北京房价调整并非“普跌”,而是呈现核心区抗跌、近郊及远郊跌幅较大的特征,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中心城区(如东城、西城、海淀)由于优质教育资源、医疗资源集中,且新房供应稀缺,房价相对坚挺,部分核心地段二手房价格跌幅控制在5%以内;而近郊区(如大兴、通州、房山)由于前期涨幅较大,且新房供应充足,房价跌幅相对明显,部分区域新房价格较2016年高点下跌10%-15%;远郊区(如密云、延庆)由于产业支撑较弱、人口导入不足,房价调整幅度最大,部分楼盘价格跌幅超过20%。
| 区域类型 | 代表区域 | 2017年房价表现 | 主要原因 |
|---|---|---|---|
| 核心城区 | 东城、西城、海淀 | 价格相对稳定,部分核心二手房跌幅5%以内 | 优质资源集中,新房稀缺,抗跌性强 |
| 近郊区 | 大兴、通州、房山 | 新房价格跌幅10%-15%,二手房跌幅8%-12% | 前期涨幅大,新房供应充足,投资需求占比高 |
| 远郊区 | 密云、延庆 | 价格跌幅普遍超20% | 产业支撑弱,人口导入不足,购房需求以自住为主,受政策冲击大 |
市场预期与购房者心态转变,2017年初,市场对房价上涨的预期仍较强,但随着调控政策密集出台,购房者心态迅速从“恐慌性购房”转向“理性观望”,尤其是二手房市场,由于“认房又认贷”政策使得部分购房者失去购房资格,加上银行贷款审批趋严、利率上浮,二手房挂牌量激增但成交量锐减,导致部分业主不得不降价出售,据链家数据,2017年北京二手房挂牌价较2016年高点累计下跌约10%,但实际成交价跌幅更大,部分急售房源折扣率超过5%。

全年走势总结:2017年北京房价经历了“政策高压-市场降温-价格调整-逐步企稳”的过程,一季度在政策预期影响下,市场热度下降;二季度“3·17新政”后,房价和成交量双双快速下跌;三季度随着政策效果释放,房价跌幅收窄,成交量在低位企稳;四季度市场进入调整期,部分刚需盘出现“以价换量”现象,但整体价格仍无明显上涨动力,全年来看,北京新房价格指数同比下跌约5%,二手房价格指数同比下跌约8%,房价告别了此前连续多年的快速上涨,进入“稳中有降”的调整通道。
相关问答FAQs:
Q1:2017年北京“3·17新政”对房价的具体影响有哪些?
A1:“3·17新政”是2017年北京房价走势的关键转折点,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直接抑制了购房需求,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至60%使得多数改善型购房者无力承担,暂停25年以上贷款年限缩短了还款周期,增加了月供压力;二是改变了市场预期,政策出台后购房者普遍认为房价将下跌,观望情绪浓厚,导致成交量断崖式下跌;三是加速了价格调整,尤其是二手房市场,由于业主急于出手回笼资金,议价空间从之前的3%-5%扩大至8%-10%,部分远郊区楼盘价格甚至回调15%以上,新政后,北京二手房成交量从3月的1.6万套骤降至4月的0.9万套,价格环比跌幅连续6个月超过1%。
Q2:2017年北京房价调整后,哪些区域更受购房者青睐?
A2:2017年房价调整后,购房者更倾向于选择“性价比高、配套成熟”的区域,核心城区由于价格坚挺且供应稀缺,仅剩部分刚需和改善型客户入市;近郊区中的大兴、昌平由于轨道交通完善(如大兴机场线、昌平线)、产业园区集中(如中关村软件园、生物医药基地),成为刚需购房者的主要选择,这些区域的新房成交量占全市的60%以上;共有产权住房政策也带动了部分近郊区的关注度,如房山门头沟的共有产权房项目,由于价格比周边商品房低30%左右,吸引了大量“夹心层”购房者,相比之下,远郊区由于通勤成本高、配套不足,除本地刚需外,外来购房需求大幅减少,市场恢复较慢。


2017年北京房价涨跌难定,理性看待,安心生活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