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亳州楼市整体呈现“量价齐升、区域分化”的走势,受城镇化推进、政策调控及区域规划等多重因素影响,市场供需两旺,但不同板块表现差异显著,全年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幅约15%,成交均价同比上涨约8%,市场热度从中心城区向新兴板块逐步扩散。

从政策环境来看,2017年是房地产调控年,亳州严格执行国家和安徽省关于限购、限贷、限售等政策,同时出台《亳州市房地产市场调控实施方案》,加强土地供应管理和价格监测,政策层面既抑制了投机性需求,也保障了刚需和改善型需求的合理释放,市场整体保持平稳运行,棚改货币化安置的持续推进,为市场提供了大量购房资金,成为支撑成交量增长的重要动力。
从区域市场表现分析,亳州楼市呈现明显的板块分化,谯城区作为传统核心区,凭借成熟的商业配套、教育资源及交通便利性,始终是市场主力成交区域,2017年成交占比达45%,均价约为5800元/平方米,南部新区依托亳芜产业园的产业带动和城市规划红利,成为年度热点板块,多个品牌房企项目集中入市,成交面积同比增幅超20%,均价突破5500元/平方米,高新区则以低密度住宅和生态宜居为卖点,吸引改善型客户,成交均价稳定在6200元/平方米左右,而涡阳县、蒙城县等县域市场受返乡置业需求拉动,成交面积同比增幅普遍在10%以上,但价格涨幅相对平缓,整体均价维持在3500-4500元/平方米区间。
从产品结构来看,2017年亳州住宅产品以中小户型刚需为主,90-120平方米户型占比达60%,120-140平方米改善型户型占比约25%,140平方米以上大户型及洋房、别墅等产品占比不足10%,高端市场仍由少数品牌项目主导,商业地产方面,受电商冲击及商业体量过剩影响,去化压力较大,全年商业用房成交面积同比下滑约8%,部分非核心地段项目空置率超过20%,办公市场则受区域经济活力提升带动,成交面积同比小幅增长5%,主要集中在高新区和南部新区的商务集聚区。
土地市场方面,2017年亳州住宅用地供应量同比增加12%,成交面积同比增幅达18%,楼面均价同比上涨15%,溢价率控制在10%以内,土地市场热度较高,全年成交地块中,品牌房企(如碧桂园、恒大、万达等)拿地占比达60%,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土地供应区域上,南部新区和高新区成为房企布局重点,供应量占比分别为35%和25%,核心区优质地块则因稀缺性引发多家企业竞拍。

进入2017年下半年,随着调控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市场增速有所放缓,9-10月成交量环比下降约8%,但价格仍保持稳定,年末在“以价换量”策略带动下,部分项目加大促销力度,成交量回升,全年市场未出现明显波动,整体呈现“前高后稳”的态势。
以下为2017年亳州市主要区域房地产市场成交情况对比表:
| 区域 | 成交面积(万平方米) | 同比增幅 | 成交均价(元/平方米) | 同比涨幅 | 主力户型(平方米) | 热点板块 |
|---|---|---|---|---|---|---|
| 谯城区 | 120 | 12% | 5800 | 7% | 90-120 | 南部新区、老城区 |
| 高新区 | 65 | 18% | 6200 | 9% | 120-140 | 高新产业园周边 |
| 经济开发区 | 45 | 10% | 5100 | 6% | 90-110 | 现代产业园区 |
| 涡阳县 | 38 | 15% | 3800 | 5% | 80-100 | 县城核心区 |
| 蒙城县 | 32 | 12% | 3500 | 4% | 80-100 | 县城新区 |
综合来看,2017年亳州楼市在政策调控与市场内生需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了量价稳步增长,区域分化与产品结构调整成为主要特征,未来随着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和城镇化进程深入推进,亳州房地产市场仍具备一定发展潜力,但需警惕商业地产库存过高及部分板块供应过剩的风险。
相关问答FAQs:

-
问:2017年亳州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2017年亳州房价上涨主要受三方面因素驱动:一是棚改货币化安置释放了大量购房需求,直接推高成交量;二是南部新区、高新区等新兴板块规划落地,配套逐步完善,带动区域价值提升;三是品牌房企集中进驻,提升项目品质和开发成本,同时土地市场热度传导至新房价格,综合推动均价同比上涨约8%。 -
问:2017年亳州商业地产市场表现如何?未来趋势怎样?
答:2017年亳州商业地产市场面临较大压力,全年成交面积同比下滑8%,非核心地段项目空置率较高,主要受电商冲击、商业体量过剩及消费需求外流影响,未来趋势上,核心商圈的社区商业、体验式商业仍具备发展潜力,但远郊及新兴板块的商业项目需谨慎定位,建议结合区域人口导入速度和消费能力控制开发节奏,避免同质化竞争。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