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花园口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和产业集聚区,近年来在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相关新闻动态持续引发社会关注,这一区域自2005年正式开发建设以来,依托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政策支持,已从昔日的盐碱荒滩蜕变为现代化产业新城,成为大连乃至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在产业布局方面,花园口经济区聚焦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已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精细化工产业园区凭借完善的配套设施和环保标准,吸引了多家化工龙头企业入驻,形成了上下游衔接的产业链条;新材料产业则重点发展高性能复合材料、电子化学品等高附加值产品,部分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据统计,截至目前,园区累计注册企业超过800家,总投资额突破千亿元,202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约450亿元,同比增长12.3%,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基础设施建设是花园口发展的坚实基础,近年来,区域累计投入超200亿元用于完善交通、能源、通讯等网络,建成“八横八纵”的主干路网,与沈海高速、鹤大高速等国家干线公路无缝衔接;规划建设了10万吨级专业码头和铁路专用线,构建了海陆空多式联运体系,园区坚持“产城融合”理念,配套建设了高品质住宅、学校、医院、文化体育中心等生活设施,常住人口已达15万余人,城镇化率超过85%,实现了从“产业园区”到“宜居新城”的跨越式发展。
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是花园口发展的鲜明底色,园区严格落实环保准入标准,投入30亿元建设污水处理厂、固废处置中心等环保设施,实现工业废水、废气、固废100%达标处理,近年来,通过实施“退养还滩”、植树造林等生态修复工程,区域绿化覆盖率达到42%,建成多个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昔日的盐碱地如今已成为鸟语花绿的生态家园,2022年,花园口经济区成功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其“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模式成为全国开发区生态建设的典范。
对外开放合作方面,花园口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设立了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花园口协同创新区,推出“极简审批”模式,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园区还与日韩、俄罗斯等国家的多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累计引进外资项目56个,实际利用外资额达15亿美元,成为东北亚产业合作的重要节点,2023年,园区举办的“国际新材料产业峰会”吸引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参与,进一步提升了国际影响力。

在社会民生领域,花园口持续加大投入,新建了2所三甲医院、5所中小学和12所幼儿园,引进了优质教育资源,构建了覆盖全龄段的教育体系,医疗方面,与国内知名医院合作建设专科分院,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水平医疗服务,园区还建立了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年均提供就业岗位1.2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展望未来,大连花园口经济区将继续锚定“东北亚产业合作示范区”和“绿色低碳创新高地”的目标,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深化对外开放合作,努力打造成为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排头兵,随着一系列重大项目的落地和政策的持续赋能,花园口必将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相关问答FAQs
Q1:大连花园口经济区的产业定位是什么?有哪些主导产业?
A1:大连花园口经济区以“东北亚产业合作示范区”和“绿色低碳创新高地”为定位,重点发展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精细化工产业注重产业链延伸,已形成从基础化工原料到高端精细化学品的完整链条;新材料产业聚焦高性能复合材料、电子化学品等领域,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物医药产业围绕创新药物研发和生产,建设了专业化产业园区;高端装备制造业则重点发展智能装备和节能环保装备,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Q2:花园口经济区在生态保护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
A2:花园口经济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理念,主要采取了三方面措施:一是严格环保准入,对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实行“一票否决”;二是投入巨资建设环保基础设施,包括日处理能力1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年处理能力20万吨的固废处置中心等;三是实施生态修复工程,通过“退养还滩”、植树造林、湿地保护等措施,将昔日的盐碱荒地改造为生态绿地,成效方面,区域绿化覆盖率从开发初期的不足5%提升至4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5%以上,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成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典范。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