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租到甲醛房确实是一件令人头疼且危害健康的事情,甲醛作为一种常见的室内污染物,对人体呼吸系统、皮肤乃至免疫系统都可能造成损害,长期接触甚至会增加患癌风险,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保持冷静,通过合法途径和科学方法维护自身权益与健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初步处理:确认甲醛来源与浓度
当怀疑租住的房屋存在甲醛问题时,第一步是科学验证,避免主观臆断,甲醛主要来源于装修材料(如板材、胶黏剂、壁纸、涂料)、家具(尤其是板式家具)等,通常在新装修或新购置家具的房屋中浓度较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初步判断:
- 感官观察:如果房间内有刺鼻的气味,尤其在通风后仍不消散,或入住后出现眼干、喉痛、咳嗽、头晕等不适症状,需警惕甲醛超标。
- 专业检测:最可靠的方式是委托具有CMA资质(中国计量认证)的检测机构进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检测前需关闭门窗12小时(模拟日常居住状态),并明确检测项目包括甲醛、苯、TVOC等污染物,检测费用通常在500-2000元不等,根据房屋面积和检测点数量而定,若检测结果甲醛浓度超过《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中的限值(0.10mg/m³),则可判定为超标。
立即应对:减少暴露与沟通协商
确认甲醛超标后,需立即采取措施减少健康风险:
- 停止居住:若甲醛浓度严重超标(如超过0.3mg/m³),应立即搬离房屋,避免继续暴露,搬离时注意保护个人物品,避免被甲醛污染。
- 保留证据:保留租房合同、付款凭证、沟通记录(如微信、短信)、检测报告等,这些都是后续维权的重要依据,可拍摄房屋现状、装修材料、家具等照片或视频,证明房屋的装修情况和甲醛来源。
- 与房东/中介沟通:及时将检测结果告知房东或中介,明确表达因房屋甲醛超标导致无法正常居住的诉求,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租赁物危及承租人的安全或者健康的,承租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可要求解除租房合同并退还剩余租金、押金,并赔偿因甲醛超标造成的损失(如检测费、临时住宿费、医疗费等),沟通时注意态度理性,以书面形式为主,避免口头承诺。
法律维权:途径与依据
若房东或中介拒绝承担责任,可通过以下法律途径维权:
- 协商调解:可向当地住建委、消费者协会或街道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寻求第三方介入帮助解决问题。
- 投诉举报: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针对房屋租赁中介或甲醛超标家具的生产商)或生态环境部门(针对室内环境污染)投诉,相关部门可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 法律诉讼:若调解无效,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除合同、退还租金及押金、赔偿损失,诉讼时需提供检测报告、租房合同、沟通记录等证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若租赁房屋因质量问题危及健康,承租人可主张合同解除权并获得赔偿。
后续处理:房屋治理与健康监测
- 甲醛治理:若房东同意治理房屋甲醛,需选择专业治理机构,明确治理方式和效果保障,治理后需再次进行检测,确认达标后方可入住,常见的治理方法包括通风换气、活性炭吸附、光触媒分解、新风系统安装等,其中通风是最经济有效的方式。
- 健康监测:若在居住期间出现甲醛超标导致的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保留病历资料,以便后续索赔,长期接触甲醛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体检,重点关注呼吸系统、肝功能和血常规等指标。
租房防坑指南:如何避免租到甲醛房
为从源头减少风险,租房时需注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优先选择装修时间较长的房屋:通常装修后通风时间越长,甲醛释放越充分,建议选择装修完成至少半年以上的房屋。
- 仔细检查装修材料与家具:查看家具是否有刺鼻气味,板材是否为E0或E1级环保标准,墙面、地板是否有开裂、鼓包等异常。
- 入住前要求检测:在签订合同前,可协商由房东提供近期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报告,或自行委托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 明确合同条款:在租房合同中增加关于室内空气质量的约定,明确若甲醛超标,房东需承担的责任(如解除合同、赔偿损失等),避免后续纠纷。
相关问答FAQs
Q1:自己购买甲醛检测仪靠谱吗?能否作为维权的证据?
A1:市面上大部分家用甲醛检测仪价格低廉,但检测精度有限,易受温湿度、气流等因素影响,数据往往不准确,无法作为法律维权的有效证据,若需维权,建议选择具有CMA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其检测报告才具备法律效力。
Q2:如果房东拒绝承认甲醛超标,且不愿意承担检测费用,怎么办?
A2:可先自行垫付费用委托CMA机构检测,检测费用可在后续诉讼中作为损失要求房东承担,若房东仍不配合,可通过法律途径申请法院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将作为判决依据,注意收集入住后身体不适的证据(如就医记录),以证明房屋对健康造成了实际损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