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无良租房中介的欺诈、违规操作等行为,租客并非只能被动忍受,而是可以通过多种合法途径进行“制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以下从证据收集、投诉举报、法律维权、联合抵制等角度,详细说明具体操作方法。

全面固定证据,奠定维权基础
无论中介存在何种无良行为(如虚假宣传、乱收费、克扣押金、房屋质量问题隐瞒、合同陷阱等),第一步都是全面收集并固定证据,这是后续所有维权行动的核心支撑,证据类型需覆盖:
- 书面材料:租赁合同、中介费收据、押金条、房屋交接清单、中介承诺的书面说明(如“房屋无漏水”“家电全配”等聊天记录截图)等,原件需妥善保管,复印件或扫描件用于提交。
- 影音证据:与中介沟通时的通话录音(提前确认当地是否允许单方录音)、微信/短信聊天记录(重点保存涉及费用、房屋状况、违约责任的对话)、现场拍摄的视频(如房屋漏水、家电损坏、房屋与宣传严重不符的场景)。
- 第三方证据:如有其他租客或邻居遭遇同类中介问题,可联合收集证据,形成“群体性”证据链;若中介存在虚假房源(如图片与实际不符),可对比房产平台历史截图。
证据整理建议:按时间线分类归档,标注关键信息(如“2023年X月X日,中介承诺押金无理由退还”),制作证据目录,方便后续提交。
多渠道投诉举报,施压中介机构
在证据充分的基础上,可向不同监管部门和平台发起投诉,通过行政力量介入,迫使中介整改或承担责任,主要投诉渠道及侧重点如下:
投诉渠道 | 受理范围 | 操作方式 |
---|---|---|
住建委(房管局) | 中介无证经营、违规收费(如“看房费”“贷款服务费”未在合同中列明)、发布虚假房源、克扣押金等 | 拨打12345市民服务热线,或通过当地住建委官网、微信公众号在线提交投诉材料,附证据清单。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中介虚假宣传(如“独家低价”“学区房”无依据)、合同欺诈(霸王条款)、价格欺诈(乱收费) | 线下前往辖区市场监管所现场投诉,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网站/APP)提交举报,要求立案调查。 |
消费者协会 | 中介服务违约(如未按约定提供维修服务、提前解约不退费) | 拨打12315热线或登录当地消协官网,提交调解申请,消协会介入协调双方纠纷。 |
房产交易平台 | 中介在链家、贝壳、58同城等平台发布的违规房源(虚假信息、图片不符) | 在平台内找到“举报入口”,选择“虚假房源”“违规中介”等类别,上传证据截图,平台会核查并下架违规内容。 |
投诉技巧:投诉时需清晰陈述事件经过(时间、地点、中介名称、涉及金额、具体违规行为),并强调“已固定证据,要求依法处理”,增加投诉的严肃性,若多个渠道同时投诉,会形成监管合力,加快处理进度。

法律途径维权,追究中介责任
若投诉后中介仍拒不担责,或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如押金数千元不退、中介费违规收取),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权,主要方式包括:
发送律师函
委托律师向中介机构发送《律师函》,指出其违约/违法事实,要求限期履行义务(如退还押金、赔偿损失),律师函具有正式性和威慑力,部分中介为避免诉讼,会主动协商解决。
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
- 仲裁:若租赁合同中约定了仲裁条款,可向合同约定的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 诉讼:无仲裁条款的,可向房屋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中介承担违约责任(如退还费用、赔偿损失)或侵权责任(如虚假宣传导致租房损失)。
诉讼准备:撰写民事起诉状(明确被告信息、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附证据清单、身份证明,向法院立案庭提交,若案件标的额较小(如押金纠纷),可适用小额诉讼程序,一审终审,审理周期短(通常3个月内结案)。
申请强制执行
若中介败诉后拒不履行判决,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可查询中介财产(如银行账户、车辆、房产)并冻结、划扣,或将其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老赖”),限制其高消费、出行等。

联合其他受害者,扩大维权影响
若中介存在长期、大规模的违规行为(如批量骗取押金、卷款跑路),可联合其他受害租客共同维权:
- 建立维权群:通过社交媒体、租房平台等寻找其他受害者,组建维权群,共享证据、分摊维权成本(如律师费、诉讼费)。
- 集体投诉/诉讼:以“群体性投诉”或“共同诉讼”形式向监管部门或法院提交材料,增加事件关注度,推动监管部门加大查处力度,降低个人维权成本。
- 媒体曝光:若中介拒不改正,可联系当地电视台、报纸或新媒体平台(如微博、抖音),曝光其违规行为,利用舆论压力迫使其解决问题(注意避免捏造事实,需基于真实证据)。
防范未然,减少中介侵害风险
“制裁”无良中介是事后补救,更重要的是提前防范风险:
- 选择正规中介:优先选择有资质(营业执照、房地产经纪机构备案证明)、口碑好的品牌中介,可通过“住建委官网”查询中介备案信息,避免与“黑中介”合作。
- 仔细阅读合同:签订合同前逐条核对条款,重点关注费用明细(中介费、押金、水电费等)、违约责任、房屋维修义务等,对模糊条款(如“押金无息退还”)要求明确写入合同,口头承诺需落实到书面补充协议。
- 保留沟通记录:与中介的所有沟通尽量通过文字形式(微信、短信),避免口头约定,以便发生纠纷时作为证据。
相关问答FAQs
Q1:如果中介已经跑路,如何维权?
A:中介跑路不影响维权,可向其注册地或经营所在地的住建委、市场监管局报案,要求将其列入“异常经营名录”或“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同时收集其工商注册信息(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以中介公司为被告提起诉讼,若公司法定代表人存在抽逃资金等行为,可追加其个人为共同被告,要求承担连带责任,若涉及金额较大(如上万元),可向公安机关报案,看是否构成诈骗罪。
Q2:中介乱收费(如收取“看房费”“保洁费”且未在合同中列明),如何要求退费?
A: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规范住房租赁服务有关收费的通知》,住房租赁中介机构收费应在显著位置公示收费项目、收费标准,且不得收取未予标明的费用,对未在合同中列明的“看房费”“保洁费”等,可认定为违规收费,首先向中介书面要求退费(保留发送凭证),若拒付,可向住建委投诉或向法院起诉,要求全额退还并主张赔偿损失(如资金占用利息)。
租房中介无良,维护权益需合力,共同营造良好租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