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租房的认定标准通常基于房屋的实际使用情况、人均居住面积、消防安全、结构安全等多维度综合判断,不同地区的具体规定可能存在差异,但核心逻辑是围绕“居住密度”“安全合规”和“功能分区”展开,以下从定义、核心认定指标、常见违规情形及法律后果等方面详细说明“群租房怎么算”。

群租房的核心定义与认定逻辑
群租房一般指将原有房屋结构进行非合规改造,通过分割空间、增设床位等方式,使房屋内居住人数超过正常居住标准,且人均居住面积、消防安全等不符合当地规定的住房,其认定核心在于“是否改变了房屋原有设计用途”“是否过度挤占公共资源”“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而非单纯以“人数多少”或“房间数量”为唯一标准,一套三居室原设计供3-5人居住,若通过隔断隔出6个小房间,住进10人以上,且共用厨卫、消防通道被堵塞,即可初步认定为群租房。
群租房认定的核心量化指标
各地住建、公安部门通常会制定具体量化标准,以下为常见指标(以部分一线城市为例,具体需参考地方规定):
人均居住面积
这是最核心的指标之一,北京规定人均居住面积不低于5平方米(不含厨房、卫生间、阳台和储物间);上海要求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6平方米,且居住房间内的使用面积不低于4平方米/人,若一套建筑面积50平方米的房屋,住进12人,人均建筑面积仅4.2平方米,即不符合标准。
人均使用面积与房间分隔
部分城市对“房间分隔”有严格限制,如禁止使用可燃材料隔断、隔断墙需承重达标等,每个居住房间的人均使用面积需达标,例如广州规定每个房间居住人数不超过2人,且人均使用面积不低于5平方米,若将客厅隔出3个房间,每个房间住3人,即使房屋总面积达标,因单间人数和面积超标也可能被认定为群租。

床位密度与空间功能
群租房常通过“床位出租”形式牟利,床位密度(每间房床位数)是重要参考,深圳规定居住间内床位密度不超过1.5人/床(即每间房最多住1.5人,如2人/间需有2张床),且厨房、卫生间、阳台等非居住空间不得住人,若将阳台隔出“小房间”住人,或厨房内设置上下铺,即使人均面积达标,也属于违规。
公共区域与设施配置
群租房往往因居住人数过多,导致公共资源紧张,规定每5人至少配备1个卫生间、1个厨房灶台,且厨卫面积需达标(如卫生间不小于1.5平方米,厨房不小于3平方米),若一套房屋仅1个卫生间供10人使用,或厨房被改造成居住空间,即构成违规。
消防安全与结构安全
这是群租房的“红线”,包括:不得损坏房屋原有承重结构(如敲墙、拆梁)、不得堵塞消防通道(楼道、安全出口堆放杂物)、电气线路需符合标准(私拉电线、超负荷用电)、每户需配备灭火器等,若因隔断导致疏散通道长度超过20米,或电气线路未穿管保护,即使其他指标达标,也直接被认定为“违规群租”。
常见群租房改造方式及违规判定
为直观理解,以下通过表格列举群租房常见改造方式及对应的违规情形:

改造方式 | 具体表现 | 违规判定依据 |
---|---|---|
非法隔断 | 用木板、石膏板等非承重材料分割客厅、阳台,增加房间数 | 违反《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破坏房屋结构或消防分区 |
超负荷居住 | 原设计3人住的房间,住进6人以上,人均面积<4㎡ | 违反地方“人均居住面积”标准(如上海、北京规定) |
公共空间住人 | 厨房、卫生间、地下室、储藏间设置床位或隔间 | 违反“非居住空间不得住人”规定,存在消防和卫生隐患 |
消防设施缺失 | 无灭火器、应急灯,疏散通道堆放杂物,电气线路私拉乱接 | 违反《消防法》,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
功能混用 | 将阳台改为厨房或卧室,影响建筑主体结构安全 | 违反《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威胁房屋整体安全 |
群租房的法律后果与处理流程
若被认定为群租房,房主、二房东、租客均可能承担相应责任:
- 房主/二房东:需限期整改(拆除隔断、清退多余人员),拒不整改的,可处以罚款(如北京最高5万元,上海最高10万元);若因群租引发安全事故(火灾、坍塌),还需承担民事赔偿甚至刑事责任。
- 租客:若明知是群租仍居住,可能被要求搬离,且已支付的租金可能无法全额退还;若因群租自身权益受损(如卫生条件差、安全无保障),可向住建部门投诉或通过法律维权。
- 中介机构:为群租房提供租赁服务的,将被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处理流程通常为:社区排查→部门联合执法(住建、公安、消防)→下达整改通知→限期整改→复查→强制整改(必要时)。
相关问答FAQs
Q1:群租房和“合租”有什么区别?如何界定?
A:群租房与合租的核心区别在于“是否合规”和“居住密度”,合租是多人共同承租一套房屋,且符合当地人均面积、消防安全等标准(如3人合租一套三居室,人均面积达标,消防通道畅通);而群租房是通过非法改造、过度增加居住人数,导致各项指标不达标,存在安全隐患,合租中每个租客独立使用一个房间,人均面积≥5㎡;群租房可能将客厅隔成4个房间,每个房间住2人,人均面积仅3㎡,且共用1个卫生间,即属于群租。
Q2:如果租了群租房,如何维权?能要求退租吗?
A:若发现所租房屋为群租房,可采取以下步骤维权:① 收集证据(照片、视频、租房合同、与房东的沟通记录等),证明房屋存在隔断、人均面积不达标、消防设施缺失等违规情形;② 向当地住建部门、街道办或12345热线投诉,要求查处群租房;③ 若房东知情且未告知,或因群租导致房屋无法正常居住(如被强制整改需搬离),可依据《民法典》主张解除合同,要求退还剩余租金及押金,并可要求房东赔偿因群租造成的损失(如物品丢失、人身伤害等),若房东拒不配合,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群租房界定需规范,安全合规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