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是许多人在城市生活中的重要选择,但过程中若遇到诈骗,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还可能带来诸多麻烦,当遭遇租房诈骗时,保持冷静并采取正确措施是关键,以下是详细的应对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旦意识到可能被骗,应立即收集并保存所有相关证据,这是后续维权的基础,证据包括但不限于:与房东或中介的聊天记录(微信、短信等)、转账凭证(银行转账截图、支付宝交易记录)、租房合同(若有)、房屋照片或视频、对方身份信息(如姓名、电话、身份证号,若能获取)等,这些证据能清晰反映交易过程和对方的不法行为,为报警或起诉提供支持,转账凭证需明确备注“租房押金”“租金”等用途,聊天记录中若对方存在虚假承诺(如“此房唯一”“低价急签”等),应完整保留。
根据诈骗情节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维权途径,若涉及金额较小(如几千元),可优先尝试与对方协商,明确指出其行为涉嫌诈骗,要求退款,若对方拒不配合,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报案时携带上述证据材料,到房屋所在地的派出所或通过“110”电话报警,详细说明被骗经过,包括对方信息、交易时间、金额等,公安机关会根据案情决定是否立案侦查,对于利用租房实施诈骗的犯罪分子,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若金额较大或对方涉嫌团伙作案,更要积极配合警方调查,提供更多线索。
若已签订租房合同但发现对方无权出租(如房屋为转租、房东不知情或房屋存在权利瑕疵),可依据《民法典》相关条款主张合同无效,出租人未取得房屋所有权或处分权,导致合同无法履行的,承租人可以要求解除合同并赔偿损失,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返还租金、押金及赔偿其他损失,诉讼过程中,证据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建议咨询专业律师,明确诉讼请求和策略。
为防范租房诈骗,事前预防同样重要,在选择房源时,尽量通过正规平台(如知名中介、品牌公寓)或官方渠道(如房东直租),对低于市场价过多的房源保持警惕,避免因贪图便宜落入陷阱,看房时,核实房屋产权信息(可通过不动产权证书查询),确认出租人身份是否与产权人一致,若为中介,需查看其营业执照和经纪备案证书,支付租金或押金时,尽量选择第三方托管平台(如某些城市的住房租赁监管平台),避免直接向个人账户大额转账,并保留所有支付凭证。

以下是相关问答FAQs:
Q1:租房时没签合同,只转账了押金,对方失联怎么办?
A:即使未签合同,转账凭证和聊天记录仍是重要证据,首先尝试通过转账时预留的联系方式联系对方,若失联,立即携带转账凭证、聊天记录等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可尝试通过转账银行查询对方账户信息,协助警方调查,虽然未签合同,但双方已形成事实租赁关系,对方收取押金后失联,涉嫌诈骗,警方会介入处理。
Q2:发现租的房子是“二房东”转租,且原房东不知情,能要求退租金吗?
A:可以,根据《民法典》,承租人经出租人同意可以将租赁物转租给第三人,未经出租人同意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若“二房东”未经原房东同意转租,你与“二房东”签订的合同可能无效,你可以要求解除合同、返还租金和押金,并赔偿损失,建议先与原房东沟通确认,收集原房东不知情的证据(如原房东声明、与“二房东”的聊天记录等),再通过协商或诉讼途径解决。

租房小心谨慎,遭遇诈骗莫慌张,依法维权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