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房价是一个复杂且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多方协同发力,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从供需两端、预期管理、金融监管等多个维度进行调控,当前我国房价调控的核心目标是“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同时保障居民基本住房需求,以下从具体措施、实施路径和长效机制三个层面展开分析。

供需两端调节:平衡市场供需结构
供需关系是影响房价的根本因素,调控需从“减少需求”和“增加供给”双向发力。
从需求端看,需抑制投机性需求,支持合理住房消费,一是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对首套房、二套房实行差异化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例如首套房首付比例不低于20%、贷款利率下限放宽,二套房首付比例不低于40%、利率适当上浮,通过提高投机购房的资金成本遏制投资行为,二是严格执行限购政策,对拥有多套住房的家庭暂停新增购房资格,尤其针对热点城市和投机热点区域(如学区房、核心商圈),精准划定限购范围,避免资金过度流入楼市,三是加强税收调节,完善房地产税收体系,例如试点房地产税,对多套房持有者征收较高税率,增加房产持有成本,同时优化交易环节税费,对刚需购房者减免契税、增值税等,降低购房负担。
从供给端看,需增加有效供给,优化供给结构,一是加大住宅用地供应,尤其是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用地,要求热点城市每年住宅用地供应量不低于过去五年平均成交量的2倍,稳定市场预期,二是优化土地供应结构,增加共有产权房、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等供应,满足中低收入群体和新市民的住房需求,分流商品住房市场的购买压力,北京、上海等城市已推出共有产权房,购房者与政府按比例共有产权,大幅降低购房门槛;同时加大租赁住房用地供应,支持长租企业发展,解决新市民“住房难”问题,三是盘活存量住房,鼓励二手房市场和租赁市场发展,例如简化二手房交易流程、降低交易税费,提高二手房流通效率,增加市场房源供给。
金融监管强化:切断资金违规流入楼市的渠道
金融是房地产市场的“命脉”,严格金融监管是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关键,一是加强房地产企业融资监管,落实“三道红线”政策(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净负债率不超过100%、现金短债比不小于1),限制房企过度负债扩张,避免资金违规拿地、捂盘惜售,二是规范房地产贷款管理,严格执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对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设置上限,防止银行信贷过度向房地产倾斜,三是加强资金流向监控,严禁消费贷、经营贷等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通过大数据筛查、银行自查等方式,对违规流入楼市的资金限期收回,并追究相关机构责任,四是发展房地产信托、资产证券化等多元化融资渠道,降低房企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同时防范金融风险交叉传染。
土地制度改革:从源头稳定地价预期
地价是房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地价是稳定房价的基础,一是完善土地拍卖制度,推行“限房价、竞地价”“限地价、竞配建”“竞品质”等出让模式,避免地价过快推高房价,在热点城市土地拍卖中,设定最高限价,当达到限价后转为竞拍配建保障性住房面积或建设品质,确保房企理性拿地,二是建立土地储备和供应调节机制,根据市场供需情况动态调整土地供应节奏,当房价上涨过快时,增加土地供应量;当市场低迷时,适当减少供应,避免地价大起大落,三是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加土地供给渠道,打破地方政府对土地供应的垄断,降低土地成本,允许符合条件的农村集体土地直接进入市场,用于建设租赁住房,缓解城市住房供需矛盾。

长效机制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短期调控政策需与长效机制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房价稳定,一是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重点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支持专业化、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保障承租人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如子女入学、医疗等),逐步实现“租购同权”,降低购房刚需,二是完善房地产监测预警体系,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时监测房价、地价、成交量等指标,建立预警机制,对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及时启动调控预案,三是加强市场预期管理,通过官方渠道及时发布市场信息,稳定购房者、房企和金融机构的预期,避免非理性购房和恐慌性抛售,当房价出现异常波动时,政府需及时出台调控政策并解读政策意图,引导市场理性判断。
区域精准调控:避免“一刀切”政策
我国不同城市房地产市场差异较大,需实施精准调控,对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由于人口流入多、住房需求旺盛,需从严执行限购、限贷、限价政策,同时加大土地和住房供应;对三四线城市,由于人口流出、库存较高,需重点去库存,支持合理住房需求,避免房价下跌过快引发金融风险,部分三四线城市已出台购房补贴、降低首付比例等政策,吸引农民进城购房和居民改善性需求。
相关问答FAQs
Q1:房地产税对控制房价有何作用?
A1:房地产税主要通过增加房产持有成本来抑制投机性需求,对控制房价具有长期调节作用,多套房持有者因持有成本上升可能出售多余房产,增加市场供给;购房者会因持有成本增加而更加理性,减少盲目购房行为,房地产税对房价的影响需结合土地供应、信贷政策等综合判断,且需合理设计税率和免征范围,避免对刚需购房者造成过大负担。
Q2:为何说“租购同权”有助于稳定房价?
A2:“租购同权”通过保障承租人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权益,降低购房者对“学区房”等特殊住房的依赖,分流部分购房需求,当租房能够满足基本公共服务需求时,部分家庭可能选择租房而非购房,减少商品住房市场的购买压力,从而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租购同权”有助于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增加租赁住房供给,形成“租购并举”的住房格局,从根本上缓解住房供需矛盾。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