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观察到的“最近房价上涨”是一个很多人都在关注的话题,确实,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中国部分重点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回暖迹象,尤其是进入2024年,一些核心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的新房和二手房市场表现比较活跃。

需要强调的是,这次的“上涨”并不是全国性的、普涨的行情,而是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分化”特征,理解这一点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为您详细解读这次房价上涨的情况:
这次房价上涨的主要特点(“分化”)
-
城市分化:核心城市 vs. 非核心城市
- 核心城市(一线及强二线): 以北京、上海、深圳为代表,这些城市的房价上涨动力较强,原因在于它们拥有强大的产业支撑、人口持续流入、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房产的保值增值属性非常突出,上海部分区域的新房甚至出现了“日光盘”(开盘当天售罄)的现象。
- 普通及三四线城市: 大部分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的房价依然处于调整或平稳状态,由于人口流出、库存高企、缺乏产业支撑,这些城市的房价上涨动力不足,甚至仍在下跌。
-
区域分化:核心区 vs. 非核心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城市核心区域: 无论是哪个城市,核心地段、拥有稀缺资源(如学区、地铁、商业中心)的房产,价格相对坚挺,甚至在上涨。
- 城市远郊或新区: 这些区域的房产受市场波动影响更大,上涨乏力,部分区域甚至还在阴跌,因为它们对政策和市场情绪的敏感度更高。
-
产品分化:优质房产 vs. 普通房产
- 高品质、低密度产品: 如改善型大户型、洋房、别墅等,因为满足了当前居民对居住品质升级的需求,更受市场欢迎,价格也更有支撑。
- 普通刚需小户型、老旧小区: 这类房产的流动性相对较差,价格上涨空间有限。
为什么会出现这次上涨?(背后的驱动因素)
这次房价回暖并非单一因素导致,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政策“组合拳”的强力刺激(最主要原因)
- 降首付、降利率: 央行多次下调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LPR),大大降低了购房门槛和月供压力,释放了部分购房需求。
- “认房不认贷”: 这一政策极大地改善了改善型购房群体的需求,使得“卖一买一”的置换链条更加顺畅。
- 限购政策优化: 包括一线城市在内的多个城市都放宽或取消了限购政策,吸引了更多外来购房者和投资者入场。
- “保交楼”工作推进: 随着大量“保交楼”项目顺利竣工,市场对期房的信心有所恢复。
-
市场信心的阶段性修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经过长达一两年的深度调整,房价已经处于相对低位,政策的密集出台给市场注入了强心剂,改变了之前“房价只涨不跌”的预期,一部分购房者认为“市场底”已经出现,担心踏空,从而选择入市。
-
核心资产的避险属性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股市等投资渠道波动较大,而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房产,由于其抗通胀和保值增值的特性,再次成为部分高净值人群和普通家庭资产配置的“避风港”。
这次上涨能持续吗?未来趋势如何?
这是一个大家最关心的问题,目前市场存在不同观点,但普遍认为:
-
短期看,市场热度有望延续: 在当前宽松的政策环境下,市场的“小阳春”行情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特别是核心城市,只要政策不急转弯,需求就能得到支撑。
-
长期看,难以再现“普涨”牛市:
- 人口结构是根本制约: 中国人口总量已进入负增长时代,长期来看,住房的“刚需”总量在减少。
- 居民杠杆率较高: 经过过去多年的加杠杆,居民部门的负债率已经处于较高水平,进一步加杠杆的空间有限。
- 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国家正从房地产依赖转向科技创新和内需驱动,房地产作为经济支柱的地位正在发生改变。
-
未来趋势预测:“稳中有降、持续分化”
- “稳”:政府的目标是“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防止市场大起大落,核心城市的核心区房价大概率会保持相对稳定。
- “降”:大部分非核心城市和区域的房价,可能还会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以消化库存。
- “持续分化”:这将是未来房地产市场的主旋律,城市之间、区域之间、产品之间的差距会越拉越大。
给您的建议
-
如果您是自住需求:
- 量力而行: 不要盲目追涨,根据自身的家庭收入、储蓄和未来规划来决定购房预算。
- 关注核心区: 如果预算允许,优先选择城市核心区、配套成熟、交通便利的房产,其保值性更强。
- 把握窗口期: 当前政策友好,利率较低,对于有真实需求的购房者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入市时机。
-
如果您是投资需求:
- 极度谨慎: “房住不炒”的定位没有改变,投资房产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
- 精选标的: 如果要投资,必须选择那些有持续人口流入、产业支撑强、地段极其稀缺的核心城市核心资产。
- 考虑流动性: 投资房产流动性差,交易成本高,需要长期持有,且要做好房价不涨甚至下跌的心理准备。
您观察到的房价上涨是真实存在的,但它主要集中在少数核心城市的优质地段,这更像是一次由政策驱动的“结构性修复”,而非全面性的牛市复苏,未来的市场将更加理性,分化也将成为常态,在做出任何重大决策前,建议您密切关注政策动向,并仔细评估自身情况。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