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租房的办理是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重要民生工程,其流程和要求因地区政策差异可能略有不同,但核心环节和基本条件具有普遍性,以下从申请条件、办理流程、所需材料、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介绍廉租房的办理方法。

申请廉租房的基本条件
申请廉租房需同时满足户籍、收入、财产、住房等多方面硬性条件,具体标准由当地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制定,通常包括:
- 户籍要求:申请人需具有当地城镇户籍,且户籍登记满一定年限(如2-3年),具体年限以地方政策为准。
- 收入限制: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廉租房保障标准(一线城市标准可能为低于2400元/月,三四线城市可能低于1500元/月)。
- 财产限制:家庭总资产低于当地规定的限额(如家庭总资产不超过30万元等),需提供银行存款、有价证券、车辆等财产证明。
- 住房困难: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当地规定的标准(如低于15平方米),且为当地无房户或住房困难户,需提供现住房证明(如房产证、租赁合同等)。
- 其他条件:申请人及共同申请家庭成员之间需具有法定的赡养、抚养或扶养关系,且未享受过其他住房保障政策(如经济适用房、公租房等)。
办理流程
廉租房办理遵循“三审两公示”原则,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具体流程如下:
申请
申请人向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提交书面申请,填写《廉租房保障申请表》,并按要求提交相关证明材料,若行动不便,可委托亲属代办,需提供授权委托书。
初审
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在收到申请材料后,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息查证等方式对申请人家庭收入、财产、住房状况进行核实,并在10个工作日内提出初审意见,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将材料报送区(县)住房保障主管部门。

复审
区(县)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对初审通过的材料进行复核,重点审核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必要时可再次进行实地核查,复审通过后,将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名单在政府网站或社区公示7个工作日。
审批公示
公示无异议的,由区(县)住房保障主管部门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发放《廉租房保障资格证》,审批结果需在当地媒体或社区长期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配租与签约
取得资格的申请人进入轮候库,根据当地房源情况按轮候顺序配租,配租后,申请人需在规定时间内与产权单位或运营机构签订《廉租房租赁合同》,明确租金标准、租赁期限、违约责任等条款,租金通常为市场价的30%-50%,具体金额按家庭收入分档确定。
所需材料清单
申请人需准备以下材料(原件及复印件各1份):

- 身份证明:申请人及共同申请家庭成员身份证、户口簿(户籍证明)。
- 收入证明:家庭成员所在单位或街道办事处出具的收入证明(无工作需提供失业证明或无收入声明)。
- 财产证明:银行存款流水、股票、基金等有价凭证车辆行驶证、工商营业执照等。
- 住房证明:房产证、土地使用证、房屋租赁合同、房屋产权单位或居委会出具的居住证明。
- 其他材料:婚姻证明(结婚证、离婚证等)、残疾证(如有)、低保证或低保边缘证(如有)、授权委托书(如代办)。
注意事项
- 如实申报:申请人需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若隐瞒、虚报信息,将取消申请资格,记入诚信档案,5年内不得再次申请。
- 动态管理:廉租房实行年度审核,保障对象需每年重新提交收入、财产、住房状况证明,若条件不再符合保障标准,需退出廉租房。
- 违规处理:严禁转租、转借、闲置廉租房,或改变房屋用途,违者将被收回房屋并追究法律责任。
- 政策咨询:各地政策存在差异,建议申请人提前向当地住房保障管理中心或街道办事处咨询最新细则,避免因政策理解偏差导致申请失败。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廉租房和公租房有什么区别?
解答:廉租房和公租房均属保障性住房,但主要区别在于:①保障对象不同,廉租房面向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公租房面向中低收入、新就业职工等群体;②租金标准不同,廉租房租金更低(通常为市场价的30%-50%),公租房租金约为市场价的60%;③申请条件不同,廉租房对户籍、收入限制更严格,公租房部分城市放宽户籍要求;④房源来源不同,廉租房多为政府新建或收购的小户型住房,公租房可由政府、企业或社会组织建设运营。
问题2:廉租房的租赁期限是多久?合同到期后怎么办?
解答:廉租房租赁期限一般为2-5年,具体以合同约定为准,合同到期前3个月,保障对象需重新提交材料进行资格审核,若仍符合保障条件,可续签合同;若收入、财产等条件已超出标准,需在规定期限内腾退房屋,部分地区对特殊困难家庭(如重度残疾、重大疾病患者)可适当延长租赁期限,但需提供相关证明并经审批。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