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后悔了想退定金是很多租客都可能遇到的问题,定金能否退还主要取决于签订的合同条款、定金的性质以及双方的责任划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定金具有担保性质,若因租客自身原因单方面解除合同,通常定金不予退还;但若存在合同约定或法定可撤销的情形,租客仍有争取退还的可能,以下从常见情形、应对步骤和注意事项三方面详细说明,帮助租客理性处理定金退还问题。

定金能否退还的常见情形
定金能否退还,核心在于判断“悔约”是否属于法定或约定可免责的情形,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
因租客自身原因悔约
若租客在签订合同后,仅因个人需求变化(如改变租房计划、找到更便宜的房源等)要求退租,且合同中明确约定“定金不予退还”,则房东有权拒绝返还定金,此时定金作为违约责任的担保,租客需承担合同约定的违约后果。 -
因房东或房屋问题导致无法履约
若因房东原因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房屋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影响居住、房东隐瞒房屋已被抵押查封的事实、或房东在签约后擅自涨价、转租他人等,租客可主张解除合同并要求双倍返还定金,若房屋实际与描述严重不符(如虚假面积、设施缺失、存在安全隐患等),租客也有权要求退还定金并追究房东责任。 -
合同未明确约定定金性质
若合同中仅写“订金”“押金”等字样,未明确约定“定金”性质,且未写明“不予退还”条款,则该款项可能被视为预付款或押金,租客单方面解约时,房东需扣除实际损失后退还剩余款项,无需承担双倍返还责任。(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不可抗力或情势变更
因政策调整、自然灾害等不可归责于双方的原因导致无法租房,房屋被政府纳入拆迁范围、区域被划为疫情封控区等,租客可主张解除合同,房东应退还定金。
退定金的实操步骤
若符合上述可退还的情形,租客可通过以下步骤争取权益:
-
审查合同条款
仔细查看合同中关于定金的约定,包括定金金额、支付方式、退还条件、违约责任等内容,重点关注是否明确“定金”性质(“定金”具有法律担保效力,“订金”则无),以及是否有“因租客原因解约定金不退”等条款。 -
与房东协商
协商是解决定金纠纷的首选方式,租客可主动联系房东,说明无法租房的具体原因(如房屋问题、房东违约等),并提供相关证据(如房屋照片、聊天记录、合同文本等),争取对方理解并同意退还定金,协商时注意保持理性,避免情绪化争执。(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发送书面催告函
若协商无果,可向房东发送书面催告函(建议通过快递保留凭证),明确要求退还定金的理由、依据及期限,给对方一定合理时间(如7-15天)回应,若房东仍拒绝,可进一步采取法律途径。 -
申请调解或提起诉讼
可向当地街道办、住建委或消费者协会申请调解,或直接向房屋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诉讼时需准备证据材料,包括租赁合同、定金支付凭证、沟通记录、房屋问题证明等,若能证明存在房东违约或合同可撤销的情形,法院通常会支持退还定金的诉求。
注意事项
- 保留所有证据:包括合同、转账记录、聊天记录、房屋照片、视频等,这是主张权利的核心依据。
- 注意诉讼时效:因定金纠纷提起诉讼的时效为3年,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损之日起计算。
- 避免口头承诺:与房东的任何协商结果,尽量以书面形式确认,避免后续纠纷。
相关问答FAQs
Q1:口头约定“定金可退”,但合同写“不退”,以哪个为准?
A:根据《民法典》,合同条款的效力优先于口头约定,若合同明确约定“定金不予退还”,且已明确“定金”性质,则口头约定难以对抗合同条款,但若能证明房东存在欺诈(如口头承诺“随时可退”但隐瞒合同条款),租客可主张撤销合同或要求赔偿。
Q2:房东说“定金转为租金”,还能退吗?
A:若双方协商一致将定金转为租金,且租客已实际入住,通常视为合同继续履行,定金不予退还,但若租客在未入住前反悔,且能证明“转为租金”并非真实意思表示(如房东存在胁迫、欺诈),或房屋存在根本问题导致无法居住,仍可主张退还定金。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