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被骗钱是许多租客都可能遭遇的糟心事,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还可能影响居住安排和心情,一旦发现自己被骗,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慌乱,然后按照合理的步骤逐步处理,最大程度地挽回损失或维护自身权益,以下是详细的应对方法和注意事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一步:立即停止交易并收集证据
发现被骗后,第一时间要做的就是停止任何进一步的资金支付或信息透露,如果已经转账,要立即联系支付平台(如微信、支付宝或银行),尝试申请止付或冻结转账,说明情况并提供被骗的证据,全面收集与租房相关的所有证据,这是后续维权的关键,证据包括但不限于:
- 沟通记录:与中介或房东的聊天记录(微信、短信等),涉及租金、押金、房屋信息的对话,尤其是对方承诺虚假信息或诱导转账的内容。
- 转账凭证:银行转账记录、微信/支付宝转账截图,备注中最好注明“租房押金”“租金”等字样。
- 合同协议:如果签订了租房合同,无论是电子版还是纸质版,都要妥善保存;如果对方以各种理由不签合同,也要保留沟通中拒绝签字的证据。
- 身份信息:对方的姓名、电话、身份证号(如果提供过)、微信号等,尽量通过聊天记录或转账备注获取。
- 房屋信息:房源照片、视频,如果是看房时的照片,最好标注拍摄时间;如果是线上房源,保留房源链接和发布平台信息。
- 其他辅助证据:如对方承诺的“优惠”“特价”等虚假宣传截图,或第三方见证人的联系方式等。
第二步:与涉事方沟通协商
在收集好证据后,可以尝试与对方进行沟通,明确指出其欺骗行为,要求退款,沟通过程中注意:
- 态度坚决但理性:避免情绪化争吵,清晰陈述事实,出示证据,要求对方在合理期限内退还款项。
- 保留沟通记录:通过文字形式沟通(如微信、短信),避免仅靠电话沟通,以便留存证据,如果对方拒绝沟通或拉黑,立即停止尝试,转向其他途径。
- 设定明确期限:例如要求对方在3个工作日内退款,并保留期限届满后的证据。
第三步:向平台或机构投诉举报
如果租房是通过中介平台、线上APP或线下门店进行的,可向对应平台投诉:
- 线上平台:如贝壳、58同城、安居客等,通过平台内的投诉渠道提交证据,要求平台介入处理,并根据平台规则追究中介责任(例如平台保证金赔付)。
- 线下门店:直接到中介门店找负责人沟通,要求其解决问题;若涉及中介公司违规,可向当地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投诉。
- 房东个人:如果房东本人存在欺诈(如一房多租、收取租金后失联),可尝试通过其留下的信息联系,但需注意安全,避免冲突。
第四步:报警处理
若对方拒不退款、金额较大(通常3000元以上公安机关更易受理)或涉嫌诈骗(如伪造身份、合同),应立即报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报案地点:可向房屋所在地的派出所或自己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报案。
- 报案材料:携带身份证、被骗证据(打印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书面报案材料(简要说明被骗经过、诉求)。
- 配合调查:公安机关受理后会进行立案侦查,若查实对方涉嫌诈骗,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即使不构成刑事犯罪,警方也会介入调解,有助于追回款项。
- 注意:报警后保留报案回执,案件进展可主动联系办案民警跟进。
第五步:寻求法律途径维权
如果协商、投诉、报警均无法解决问题,可通过法律手段维权:
- 申请仲裁:若双方签订了租房合同,且合同中有仲裁条款,可向约定的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 提起诉讼:向房屋所在地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对方返还租金、押金并赔偿损失,需准备起诉状、证据材料副本、身份证明等,诉讼费可根据金额按比例缴纳,胜诉后由败诉方承担。
- 申请法律援助:若经济困难,可向当地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申请免费律师帮助。
第六步:防范二次被骗
维权过程中需警惕新的骗局,
- “维权收费”骗局:声称“花钱能帮你追回款项”的中介或个人,切勿轻信,正规维权途径不需额外支付“手续费”“关系费”。
- 信息泄露风险:避免在非官方渠道公开个人隐私信息,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
不同情况下的处理重点
被骗场景 | 处理重点 |
---|---|
中介虚假房源 | 收集房源虚假证据(如与实际不符的照片、承诺无法兑现的聊天记录),向平台投诉并报警 |
房东一房多租 | 保留看房、签约时的证据,联系其他租客共同作证,报警处理涉嫌诈骗行为 |
押金/租金不退 | 重点收集沟通中对方拒绝退款的记录,通过合同条款向法院起诉或申请调解 |
伪造合同/证件 | 立即报警,合同伪造可能涉及刑事犯罪,由警方介入调查 |
相关问答FAQs
Q1:租房时没签合同,只转了账,还能维权吗?
A:即使没签合同,只要能证明双方存在租赁合意(如聊天记录中明确租金、租期、房屋信息)和转账事实,仍可通过转账凭证、沟通记录等证据维权,建议优先与对方协商,协商不成可报警或通过法律途径起诉,法院会根据证据认定双方权利义务关系。
Q2:通过中介租房被骗,中介跑了怎么办?
A:首先联系中介所属公司,要求其承担员工职务行为造成的责任;若公司推诿,可向当地住建委房地产市场监管部门或中介行业协会投诉,举报中介违规经营;同时立即报警,提供中介个人信息、公司信息及被骗证据,由警方调查处理,部分正规平台设有“先行赔付”机制,可尝试向平台申请赔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