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租房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社区、房东、租客及社会力量的多方协同,通过制度完善、管理创新、服务优化和意识提升,构建“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综合治理体系,以下从问题根源、治理难点到具体解决路径展开分析,并提出可操作的实施建议。

群租房问题的根源与治理难点
群租房的形成本质上是城市住房供需矛盾、监管机制滞后及利益驱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一线城市,高房价与低收入群体的支付能力差距,使得低价群租房成为部分劳动者的无奈选择;而房东为追求租金收益最大化,擅自改变房屋结构、超负荷容纳租客,导致消防隐患、环境卫生、噪音扰民等问题频发,治理难点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监管盲区,部分群租房隐藏在老旧小区或城乡结合部,隐蔽性强,常规巡查难以全覆盖;二是权责模糊,房东、二房东、租客、物业等多方责任界定不清,易出现相互推诿;三是服务缺位,针对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性住房供给不足,合法低价租赁渠道有限,迫使需求转向灰色市场。
群租房问题的综合治理路径
(一)政府主导:完善制度与强化监管
-
健全法规标准,明确各方责任
地方政府应出台《群租房安全管理条例》,细化房屋结构安全、消防安全、人均居住面积、卫生标准等指标,明确规定单间居住人数上限(如人均不低于5平方米)、严禁改变房屋承重结构、每间房必须配备独立通风和消防设施,并建立“房东-二房东-租客”三级责任清单,明确房东为安全第一责任人,二房东需备案登记,租客需遵守公约。 -
建立“智慧监管”体系,实现动态管理
运用大数据、物联网技术搭建群租房管理平台,整合公安、住建、城管等部门数据,实现“一房一档”,通过在房屋内安装智能电表、烟感报警器,实时监测用电负荷、烟雾浓度等异常情况;开通线上举报渠道,鼓励租客、邻居通过APP或小程序违规线索,形成“发现-处置-反馈”闭环管理,上海市部分试点街道已通过“智慧租房”系统,自动识别疑似群租房并推送至社区网格员,处置效率提升60%以上。 -
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疏解刚性需求
政府应扩大公租房、蓝领公寓、人才公寓等保障性住房覆盖面,重点面向城市新市民、青年群体、务工人员等低收入群体,杭州推出“人才共有产权房”,深圳建设“工业上楼”项目配套员工宿舍,通过“以疏代堵”减少对群租房的依赖,可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规范化租赁社区”,提供统一管理、合理定价的租赁住房,满足多样化需求。(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社区协同:落实属地管理与矛盾化解
-
推行“网格化+清单化”管理
将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负责排查群租房隐患、登记租客信息、宣传安全知识,建立《群租房隐患整改清单》,对消防通道堵塞、违规电器使用等问题明确整改时限,逾期未改的由联合执法组强制处置,南京市某社区通过网格员每日巡查,半年内整改群租房隐患120余处,投诉量下降45%。 -
搭建多方协商平台,化解邻里矛盾
社区居委会牵头建立“房东-租客-物业-居民”协商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针对租金涨幅、卫生管理、噪音问题等共同制定《社区租赁公约》,对群租房引发的纠纷,通过人民调解委员会介入调解,避免矛盾激化。
(三)房东与租客:强化自律与权益保护
-
规范房东与二房东行为
要求房东将房屋出租给二房东时,必须签订书面协议并备案,明确转租次数、房屋用途、安全责任等;严禁二房东“隔断房”“打隔断”分割空间,或以“床位出租”名义变相经营群租房,对违规房东,可采取罚款、纳入征信、暂停出租资格等惩戒措施。 -
提升租客安全意识与维权能力
通过社区宣传、短视频平台等渠道,普及群租房火灾逃生、用电安全等知识;引导租客签订正规租赁合同,明确租金、租期、违约责任等条款,避免签订“霸王条款”,当遇到违规群租房时,可通过12345热线、消协等途径维权,而非采取“以暴制暴”的对抗方式。(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四)社会参与:引入专业力量与市场机制
-
培育专业化租赁企业
鼓励住房租赁企业规模化收购或长期租赁房源,按照标准化改造后出租,提供保洁、维修、安保等配套服务,自如、蛋壳等品牌公寓通过统一装修、配备智能门锁、定期安全检查,既满足了租客对安全与品质的需求,也挤压了“黑中介”和违规群租房的生存空间。 -
发挥社会组织监督作用
引入志愿者协会、公益律师团队等社会组织,开展“安全租房进社区”活动,为租客提供法律咨询、安全检测等服务;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群租房,可通过公益诉讼推动整改。
实施保障与长效机制
为避免治理“一阵风”,需建立长效机制:一是考核问责,将群租房治理成效纳入街道、部门年度考核,对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二是资金保障,设立专项经费用于老旧小区消防改造、智能设备安装等;三是动态评估,定期分析群租房供需变化,调整政策方向,确保治理措施与城市发展阶段相适应。
相关问答FAQs
Q1:群租房内租客权益受损(如房东随意涨租、克扣押金),如何维权?
A:租客可通过以下途径维权:①与房东协商,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②向当地住建部门或街道投诉,请求调解;3.拨打12345市民热线,由政府职能部门介入处理;4.若涉及合同欺诈或恶意克扣押金,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房东赔偿损失,建议租客优先选择正规租赁平台或签订由住建部门监制的标准租赁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Q2:发现邻居是群租房,但租客不配合整改,如何处理?
A:可采取“三步走”策略:①首先通过社区居委会或物业与租客沟通,说明群租房的安全隐患(如消防通道堵塞、电路负荷过大),争取其主动整改;②若沟通无效,向当地消防救援部门或住建局举报,提供房屋地址、违规情况(如隔断数量、居住人数)等具体信息;3.若群租房已严重影响邻里生活(如噪音、卫生),可联合其他邻居共同投诉,形成舆论压力,推动问题解决,紧急情况下(如存在火灾隐患),可直接拨打119报警。
暂无评论,2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