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租房申请表的填写是确保申请顺利通过的关键环节,申请人需严格按照表格要求如实、准确、完整地填写信息,避免因疏漏或错误导致申请被驳回,以下从填写前准备、各模块填写要点及注意事项三方面详细说明:

填写前准备
- 材料清单梳理:提前准备好身份证、户口簿、婚姻证明、收入证明(如劳动合同、工资流水、社保缴纳记录等)、住房情况证明(如房产证、无房证明、租赁合同等)、居住证(非本地户籍需提供)等原件及复印件,确保信息与申请表一致。
- 表格获取渠道:通过当地住房保障部门官网、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或公租房运营机构下载/领取纸质版表格,或确认线上申请系统入口(部分城市已开通线上申报)。
- 阅读填表说明:仔细阅读表格封面的“填表须知”或“注意事项”,明确填写要求(如用黑色签字笔填写、不得涂改、需加盖单位公章等)。
各模块填写要点
(一)申请人及家庭成员基本信息
此模块需详细填写申请人及共同申请人的全部家庭成员信息,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等,具体如下:
| 栏目 | 填写要点 |
|-------------------|-----------------------------------------------------------------------------|
| 姓名 | 与身份证、户口簿完全一致,不得使用别名、曾用名(曾用名需在备注栏说明)。 |
| 性别 | 勾选“男”或“女”,与证件一致。 |
| 出生日期 | 填写年月日(如1990年5月1日),避免简写(如90.5.1)。 |
| 身份证号 | 18位身份证号码,仔细核对校验位,确保无误。 |
| 户籍地址 | 填写户口簿登记的详细地址(省/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组),需与户口簿一致。 |
| 现居住地址 | 填写当前实际居住地址,需提供具体门牌号,若为租赁房屋,需注明租赁合同编号。 |
| 联系电话 | 填写常用手机号,确保畅通,便于审核部门联系。 |
| 与申请人关系 | 填写“配偶”“子女”“父母”等,非直系亲属需说明共同居住原因及申请理由。 |
注意事项:家庭成员范围需符合当地政策(如部分城市要求“未婚子女需未满18周岁或在校大学生”),漏填成员可能导致申请无效。
(二)住房情况说明
如实填写家庭现有住房及住房需求,是审核“住房困难”条件的核心依据:
- 现有住房情况:若自有住房,需填写房产地址、建筑面积、产权性质(如商品房、房改房等);若为租赁住房,需填写租赁地址、月租金、租赁期限,并附租赁合同复印件;若为无房户,需勾选“无自有住房”并到房管部门开具《无房证明》。
- 住房困难原因:简要说明人均住房面积低于当地标准(如“家庭3人,现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人均10平方米,低于当地15平方米保障标准”)。
(三)收入及资产情况
填写家庭上年度总收入及主要资产,用于审核“收入符合标准”条件:

- 收入构成:分项填写工资性收入(需提供单位盖章的收入证明或银行流水)、经营性收入(如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及纳税证明)、转移性收入(如养老金、失业金)等,合计“家庭年总收入”。
- 资产情况:填写银行存款、车辆(品牌型号、车牌号)、商业房产等,若无资产需勾选“无”。
注意事项:收入需为税后收入,避免虚报或瞒报,审核部门将通过税务、社保、不动产登记等部门联网核查。
(四)申请事由及承诺
此模块需简明申请公租房的理由,并签署诚信承诺:
- 申请事由:结合住房困难、收入低等情况填写,如“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2倍,且人均住房面积不足15平方米,申请公租房解决基本居住需求”。
- 承诺书:需手写签名并按手印,承诺“所填信息真实有效,如有虚假愿承担法律责任”,通常需全体家庭成员共同签署。
(五)附件材料清单
列出提交的所有材料名称及份数,便于审核人员核对:
| 材料名称 | 份数 | 备注 |
|----------------------|----------|------------------------------|
| 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 | 2份 | 需核对原件 |
| 家庭户口簿复印件 | 2份 | 需包含首页、户主页、本人页 |
| 收入证明原件 | 1份 | 需加盖单位公章 |
| 无房证明原件 | 1份 | 由房管部门出具 |
| 婚姻证明复印件 | 1份 | 结婚证/离婚证/未婚证明 |
注意事项
- 信息一致性:表格中填写的姓名、身份证号、户籍地址等信息需与所有附件材料完全一致,避免因“一字之差”被退回。
- 字迹工整清晰:使用黑色签字笔手写填写,字迹潦草可能导致信息无法识别;线上申请需确保扫描件/照片清晰完整。
- 签字盖章规范:需申请人本人签字,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法定监护人代签;单位证明材料需加盖单位公章,复印件需注明“与原件一致”并签字盖章。
- 及时补充材料:若审核过程中需补充材料(如近期银行流水、居住证等),应在规定期限内提交,避免逾期视为放弃申请。
相关问答FAQs
Q1:申请表中家庭成员如何界定?是否必须包含所有同住人员?
A:家庭成员通常指与申请人具有法定赡养、抚养或扶养关系的同住人员,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等,具体范围以当地住房保障政策为准,例如部分城市允许“申请人及其配偶、未婚子女”作为共同申请家庭,非直系亲属若需同住,需提供长期共同居住证明(如派出所出具的居住证明),且需在申请事由中说明理由。

Q2:收入证明中的“工资性收入”包含哪些项目?若为灵活就业人员如何填写?
A:工资性收入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奖金、津贴补贴、加班费等固定及浮动收入,需由单位出具加盖公章的收入证明(注明税后年收入),灵活就业人员可提供银行流水(近12个月平均收入)、纳税证明或社区居委会出具的就业及收入证明,若收入不稳定,需如实填写实际月收入并附相关佐证材料。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