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2017年的房地产市场在区域经济、政策调控及市场需求的多重因素影响下,呈现出相对平稳的发展态势,作为粤北地区的中心城市,韶关的房价在2017年并未出现大幅波动,整体价格区间维持在每平方米5000至7000元,部分核心区域或优质楼盘价格略高,而郊区或新兴板块则处于较低水平,这一年的房价走势既反映了三四线城市的普遍特征,也受到韶关本地经济结构和人口流动的深刻影响。

从区域分布来看,韶关市区房价差异较为明显,武江区作为传统中心区域,配套成熟、交通便利,房价相对较高,2017年普通住宅均价约在每平方米6000至7000元,部分靠近市府或商业中心的楼盘价格突破7500元,浈江区依托浈江水系和历史文化底蕴,部分滨江楼盘因景观资源优势价格较高,均价在每平方米5500至6500元,而老城区部分老旧小区房价则相对较低,约为4000至5000元,曲江区作为韶关的工业基地,房价整体较为亲民,2017年均价普遍在每平方米4500至5500元,区域内以刚需户型为主,适合首次置业的购房者。
在政策层面,2017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处于“因城施策”的调控周期,韶关虽未出台严厉的限购限贷政策,但受“房住不炒”总基调影响,市场预期趋于理性,加之韶关作为人口净流出城市,本地购房需求以刚需和改善型为主,投资性需求相对较少,这为房价稳定奠定了基础,韶关土地供应相对充足,2017年市区新增住宅用地约200公顷,开发商拿地成本可控,间接抑制了房价过快上涨的可能。
从市场供需关系来看,2017年韶关商品房销售面积约为3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约8%,但增速较往年有所放缓,需求端以本地居民为主,其中90平方米以下的小户型刚需产品占比达60%,120平方米以上的改善型产品占比约20%,供应端则呈现“以销定产”的特点,开发商更注重去化速度,部分楼盘通过降价促销或赠送车位等方式加速回笼资金,导致实际成交价与备案价存在一定差距,部分郊区楼盘的实际成交价较备案价低5%至10%,这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整体房价水平。
开发商策略方面,2017年韶关房地产市场以本土房企和全国性中小房企为主,品牌房企如碧桂园、恒大等通过布局郊区或卫星城项目,以低价快速占领市场,本土房企则更注重深耕本地,凭借对客群的精准把握,打造中小户型和高性价比产品,在营销手段上,线上线下结合成为主流,开发商通过微信公众号、房产电商平台等渠道进行推广,同时结合线下促销活动吸引购房者,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韶关二手房市场交易活跃度较低,成交量仅占房地产总成交量的15%左右,价格普遍比新房低10%至15%,主要原因是二手房房龄较长、贷款难度较大,导致购房者更倾向于购买新房。

房价影响因素分析,经济基本面是关键,2017年韶关GDP增速约为6.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居民收入增长缓慢,购房能力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房价上涨,人口方面,韶关常住人口约320万,其中市区常住人口约80万,人口外流现象依然存在,尤其是年轻群体向珠三角地区迁移,导致新增购房需求不足,韶关产业结构以传统工业和旅游业为主,高附加值产业较少,居民购买力难以支撑房价大幅上涨。
以下是2017年韶关主要区域房价概览表,供参考:
| 区域 | 均价(元/平方米) | 价格区间(元/平方米) | 主要特征 |
|---|---|---|---|
| 武江区 | 6500 | 6000-7500 | 中心区域,配套成熟,价格较高 |
| 浈江区 | 6000 | 5500-6500 | 滨江资源,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
| 曲江区 | 5000 | 4500-5500 | 工业基地,价格亲民 |
| 武江区郊区 | 4500 | 4000-5000 | 新兴板块,配套有待完善 |
| 浈江区郊区 | 4200 | 3800-4800 | 远离市中心,价格较低 |
综合来看,2017年韶关房价整体保持稳定,未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这既得益于政策的调控和市场的理性,也与韶关自身的经济和人口特点密切相关,对于购房者而言,2017年是相对理性的入市时机,尤其是刚需群体可关注配套逐步完善的郊区板块或性价比高的本土房企项目,对于投资者而言,韶关房地产市场的增值空间有限,更应注重长期持有而非短期投机。
相关问答FAQs
-
问:2017年韶关房价与周边城市相比处于什么水平?
答:2017年韶关房价明显低于珠三角核心城市,如广州、深圳等地的房价普遍在每平方米2万元以上,而韶关房价仅为珠三角城市的1/4至1/3,与省内其他三四线城市相比,韶关房价与梅州、河源等地相当,略高于清远部分区域,整体处于粤北地区的中等水平。 -
问:2017年韶关买房是否划算?现在回头看有哪些变化?
答:2017年韶关房价处于相对低位,对于刚需购房者而言是较为合适的时机,但受近年来全国房地产市场调整影响,韶关房价涨幅有限,部分区域甚至出现小幅下跌,截至2023年,韶关市区均价约为每平方米6000至8000元,较2017年上涨约15%,但整体仍处于平稳状态,投资回报率较低,更适合自住需求。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