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止租房合同是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重要事项,需遵循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以下从不同终止情形、具体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说明。

合同终止的常见情形
-
协商一致终止
租赁双方均可提出终止合同,若达成一致,需签订书面的《租赁合同终止协议》,明确终止日期、押金退还、费用结算等事项,双方签字后生效,这是最稳妥的方式,能最大限度减少后续矛盾。 -
法定单方解除权
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出现以下情形时,当事人可单方解除合同:- 出租方情形:承租人擅自改变房屋结构、用途;拖欠租金累计达一定期限(通常合同约定或司法实践为6个月);利用房屋从事违法活动等。
- 承租人情形:出租人未按约定交付房屋或房屋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影响居住;未承担维修义务导致房屋无法正常使用;擅自提高租金等。
-
合同到期终止
若合同未约定续租条款,到期后自动终止,承租人如需继续居住,应提前通知出租人协商续租;如不再居住,需按合同约定时间搬离,结清费用后办理退租。 -
不可抗力终止
因地震、火灾、战争等不可抗力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的,双方均可解除合同,且不承担违约责任,但需及时通知对方并提供证明。(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终止合同的具体操作步骤
-
书面通知
单方解除合同时,需提前一定期限(通常为30天,具体以合同约定为准)向对方发出书面通知,说明解除原因及依据,通知建议采用EMS邮寄并保留凭证,或直接送达并由对方签收。 -
协商确认
双方就终止后的押金退还、房屋交接、费用结算(如水电燃气费、物业费等)达成一致,可签订书面协议,若有争议,可先行协商或申请调解。 -
房屋交接
承租人需搬离房屋并交还钥匙,同时结清所有相关费用,出租人检查房屋及设施设备(如有损坏需协商赔偿),确认无误后应在约定时间内退还押金(扣除合理费用后)。 -
违约责任处理
若因一方违约导致合同解除,守约方可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如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违约金约定过高的,当事人可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适当减少。(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注意事项
- 审查合同条款
仔细阅读合同中关于终止条件、通知期限、违约责任等约定,确保自身行为符合合同要求。 - 保留证据
保留沟通记录(如聊天记录、邮件)、通知凭证、费用缴纳凭证等,以便发生纠纷时维权。 - 及时处理
遇到需终止合同的情形时,应及时行动,避免因拖延导致损失扩大或承担额外违约责任。
相关问答FAQs
Q1:租期内想提前退租,押金能退吗?
A1:需分情况处理,若合同中约定了“承租人提前退租押金不退”,则按约定执行;但若该条款明显加重承租人责任、排除主要权利,可能被认定为无效,承租人可与出租人协商,若找到次承租人且出租人同意转租,或因出租人违约导致退租,可主张退还押金及赔偿损失。
Q2:出租人拒不退还押金怎么办?
A2:可尝试与出租人协商,明确押金扣除依据(如有损坏或欠费需提供明细),协商不成,可向当地住建部门(房管局)投诉,或通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若仍无法解决,可向房屋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提交租赁合同、押金支付凭证、沟通记录等证据,要求对方退还押金并承担逾期利息。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