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租房作为一种常见的住房问题,因其存在消防隐患、治安风险、结构破坏及扰民等多重问题,被我国法律法规明确禁止或严格规范,当发现群租房违法行为时,处理需遵循合法、有序、多部门协作的原则,具体流程和措施如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群租房违法的认定依据
群租房是否违法,主要依据《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消防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及地方性规定(如《北京市房屋租赁管理若干规定》《上海市居住房屋租赁管理办法》等),核心违法点包括:人均居住面积低于当地标准(如上海不低于5㎡)、擅自改变房屋结构(如隔断、拆改承重墙)、违规使用易燃材料、电气线路私拉乱接、超额定人数居住、未办理租赁登记备案等。
处理流程及部门职责
群租房治理涉及住建、消防、公安、城管、街道等多部门,需通过“发现-上报-核查-处置-复查”闭环管理:
-
发现与举报
- 途径:邻居投诉(12345热线)、网格员排查、媒体曝光、部门联动检查等。
- 要求:举报需提供具体地址、违法事实(如隔断数量、居住人数),相关部门需在规定时限内(如5个工作日)受理并反馈。
-
联合核查取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牵头部门:街道办或房管部门牵头,组织消防、公安、城管等现场核查。
- 使用面积、隔断情况、消防设施(灭火器、烟感)、电气安全、房屋结构安全、居住人数等,制作《现场检查笔录》并拍照录像。
-
分类处置措施
根据违法情节轻重,采取以下措施(以某一线城市为例):违法情形 处置措施 法律依据 人均面积不达标、未备案 责令限期整改(7-15日),整改期间暂停出租;拒不整改的,处5000-2万元罚款 《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第10条、第21条 擅自改变房屋结构 强制拆除违法隔断,恢复原状,处1-3万元罚款;造成房屋损坏的,赔偿损失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69条 消防安全隐患(如堵塞通道) 责令立即整改,拒不整改的,临时查封并处5000-5万元罚款 《消防法》第60条 超额定人数居住、治安问题 驱散超员人员,按《治安管理处罚法》处警告或500元以下罚款;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7条 -
后续监管与复查
- 整改到期后,原核查部门需现场复查,未达标则启动强制执行(如法院申请强制拆除、纳入征信黑名单)。
- 对屡教不改的房东或二房东,实施联合惩戒,限制其房屋租赁备案、金融信贷等。
租户与房东的权利义务
- 房东责任:需确保房屋符合安全标准,不得以“低租金”为借口违规隔断;主动办理租赁备案,配合整改。
- 租户权益:若因群租房违法导致居住条件恶劣或安全事故,可要求解除合同并索赔,向房东主张退还租金及赔偿金(《民法典》第731条)。
- 风险提示:租户入住前应核查房屋安全证明,避免租赁违法群租房,自身权益受损时保留证据(如隔断照片、缴费记录)并投诉。
长效治理机制
通过“疏堵结合”减少群租房需求:
- 供给端: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人才公寓供给,规范合租市场(如规定单间独立厨卫、限人均面积)。
- 管理端:推广“智慧租赁”平台,实现房源备案、安全监测信息化;建立房东信用评价体系,将违法记录纳入社会信用系统。
相关问答FAQs
Q1: 租住在群租房内,遇到检查时会被驱离吗?责任谁承担?
A: 若群租房因违法被查处,租户需配合限期搬离,责任划分:房东因违规改造导致合同无效的,需承担租户搬家损失及违约责任;若租户明知房屋违法仍居住,自身需承担一定过错,可协商减少租金(《民法典》第157条),建议租户优先选择已备案、合规的房源,并留存租赁合同凭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Q2: 如何判断群租房是否存在消防隐患?自查要点有哪些?
A: 消防隐患自查可关注:①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无杂物堆放、无铁门锁闭);②每间房是否有独立烟感报警器、灭火器;③电气线路是否套管保护,无私拉乱接;④隔断材料是否为易燃可燃物(如泡沫板),若发现上述问题,可立即向消防部门(96119)或街道举报,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