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租房问题一直是城市治理中的难点,涉及安全隐患、环境卫生、邻里矛盾等多方面,其产生既有市场需求因素,也有监管不足等原因,要有效解决群租房问题,需要政府、房东、租客、物业等多方主体协同发力,通过“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从规范管理、隐患整治、服务保障等多维度推进。

明确各方责任,构建协同治理机制
群租房治理不是单一部门的事,需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属地管理、房东负责、租客参与”的责任体系,政府层面应出台统一的群租房管理标准,明确人均居住面积、消防安全、采光通风等具体要求,避免标准模糊导致监管困难,住建、消防、公安、城管等部门需加强信息共享,开展联合执法,对不符合规定的群租房进行集中整治,形成“发现-处置-反馈”的闭环管理,街道、社区作为基层治理单元,应发挥“前哨”作用,通过网格员日常巡查、邻里举报等方式,及时掌握群租房动态,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房东作为房屋安全的第一责任人,需承担起安全管理义务,不得随意隔断房屋、改变房屋结构,并定期检查消防设施、电路管线等,确保居住安全,租客也应增强自律意识,遵守小区管理规定,不私拉乱接电线,不使用违规电器,共同维护居住环境。
强化源头管控,消除安全隐患
消防安全是群租房治理的重中之重,针对群租房常见的“房中房”、违规用电、消防通道堵塞等问题,需从源头严格管控,消防部门应联合物业对群租房开展消防安全检查,重点核查是否配备灭火器、应急照明、烟感报警器等消防设施,是否设置安全出口,电气线路是否穿管保护等,对不符合要求的,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依法予以处罚,在房屋结构安全方面,需禁止擅自拆改墙体、楼板等承重结构,避免因荷载增加导致房屋安全隐患,住建部门可委托专业机构对群租房进行结构安全鉴定,对鉴定为危房的坚决清退人员,还需加强对群租房的治安管理,落实出租登记制度,对租客身份信息进行核实,及时发现并处理违法违规行为,如传销、赌博、黄赌毒等,维护社区治安秩序。
优化供给结构,满足合理住房需求
群租房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低收入群体、新市民的住房困难,单纯“堵”而不“疏”,可能导致问题反弹,应多渠道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如发展人才公寓、蓝领公寓、保障性租赁住房等,面向符合条件的群体提供租金较低、设施齐全的住房,从源头上减少对群租房的需求,可鼓励符合条件的存量房源转化为规范化的租赁住房,对房东进行政策支持和补贴,引导其按照标准进行改造,纳入正规租赁市场管理,对改造后符合消防安全、人均居住面积等要求的群租房,给予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优惠,激发房东的改造积极性,还可探索“政府+企业+社区”的合作模式,由企业提供房源改造和管理服务,政府进行监督指导,社区协助做好租客服务,形成规范化的租赁市场供给。
加强宣传引导,提升法治意识
群租房治理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应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宣传,提高房东、租客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利用社区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普及《民法典》《消防法》《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明确群租房的法律责任和违法后果,曝光典型违法案例,让房东和租客认识到群租房的危害性,引导租客通过正规渠道租房,签订规范的租赁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避免因租金纠纷、押金退还等问题产生矛盾,鼓励租客主动举报群租房安全隐患,设立举报奖励机制,激发公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还可组织房东、租客参加消防安全培训,教授灭火器使用、应急逃生等技能,提升自救互救能力。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防止问题反弹
群租房治理具有长期性、复杂性,需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避免“整治-反弹-再整治”的循环,应完善信息化监管平台,整合公安、住建、消防等部门数据,实现房源信息、租客信息、安全隐患等数据的实时共享和动态监测,通过大数据分析及时发现群租房异常情况,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管理,规范中介行为,对违规中介进行曝光和处罚,从中介环节遏制群租房乱象,可将群租房治理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考核,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建立房东信用评价体系,对存在违法行为的房东进行信用惩戒,限制其从事房屋租赁等相关业务,倒逼其自觉履行管理责任。
相关问答FAQs
问:群租房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答:群租房的认定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均居住面积低于当地规定的最低标准(如部分地区规定不低于5平方米);二是改变房屋原有结构,如擅自拆改墙体、搭建阁楼、分割成多个小房间等;三是超标准使用人户,如设计为居住的房间实际居住人数超过规定(如部分规定单间居住人数不超过2人);四是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如堵塞消防通道、未配备消防设施、私拉乱接电线等,具体标准可参照当地政府出台的《群租房管理办法》或相关规定。
问:发现群租房应该向哪个部门举报?
答:发现群租房可根据问题类型向不同部门举报:若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如堵塞消防通道、违规用电等),可向消防救援部门举报;若存在房屋结构安全问题(如擅自拆改承重墙),可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举报;若涉及治安问题(如群租人员身份未登记、存在违法犯罪活动),可向公安机关举报;若影响小区环境卫生或物业管理秩序,可向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或城市管理部门举报,部分地区已设立统一的“12345”政府服务热线,也可通过该热线进行举报,由相关部门转办处理。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