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中介拖押金是很多租客都可能遇到的问题,处理起来需要耐心和策略,要明确押金退还的法律依据,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租赁合同关系结束后,出租人(或中介)应在约定时间内返还押金,若合同未明确约定,应在租赁关系终止后合理期限内返还,若因中介原因导致押金拖延,租客有权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遇到这种情况,建议按以下步骤处理:

第一步,仔细核对租赁合同条款,重点查看押金退还的明确约定,包括退还时间(如“退租后7个工作日内”)、退还条件(如房屋设施无损坏、结清水电费等)、违约责任(如“每逾期一日,按押金总额的X%支付违约金”),合同是最直接的维权依据,若合同中未约定退还时间,可依据《民法典》第七百一十六条“租赁期限届满,承租人应当返还租赁物,返还的租赁物应当按照约定或者租赁物的性质使用后的状态返还”以及第七百三十三条“租赁期限届满,承租人应当返还租赁物,返还的租赁物应当符合按照约定或者租赁物的性质使用后的状态”的规定,主张中介在合理期限内(通常为15-30天)退还押金。
第二步,与中介进行正式沟通,沟通前准备好租赁合同、押金支付凭证、房屋交接单(如有)、沟通记录等材料,通过电话、微信或当面沟通,明确表达要求退还押金的诉求,并固定沟通证据,若沟通时中介推诿、拖延,可发送书面催告函(可通过邮寄快递并保留底单,或微信发送文字消息并截图),内容应包括:本人为某房屋承租人,租赁合同已于某年某月某日终止,押金金额为XX元,根据合同约定/法律规定,中介应于某年某月某日前退还押金,但至今未退,望收到函后X日内退还,否则将采取法律途径维权,书面催告能让中介意识到事情的严肃性,也为后续维权留下证据。
第三步,收集并整理证据材料,完整的证据链是维权的关键,包括:1. 身份证明(身份证复印件);2. 租赁合同(原件或复印件);3. 押金支付凭证(转账记录、收据等);4. 房屋交接单(证明房屋已按约定返还,无损坏);5. 沟通记录(微信聊天记录、通话录音、催告函及邮寄底单等);6. 中介拖延的证据(如微信中“再等等”“正在走流程”等回复),若中介以房屋损坏为由扣押金,可要求其提供损坏照片、维修费用清单及正规发票,若损坏程度与押金金额不符,或无法证明损坏是租客造成,租客有权拒绝。
第四步,向相关部门投诉,若沟通无效,可向以下部门投诉:1. 当地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住建局)房地产市场监管处,负责规范中介行为,可拨打12345市民热线转接或直接到住建局投诉;2. 市场监督管理局,若中介存在虚假宣传、乱收费等行为,可向其投诉;3. 当地消费者协会,中介服务属于消费范畴,可申请调解,投诉时提交准备好的证据材料,要求相关部门介入协调。

第五步,提起法律诉讼,若投诉后仍未解决,可向房屋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中介退还押金及违约金,诉讼流程大致为:向法院提交起诉状(写明原被告信息、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证据材料副本、身份证明等,法院受理后安排开庭审理,诉讼成本较低(案件受理费通常为50元-100元),且法院判决具有强制执行力,若中介拒不履行判决,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为提高效率,可考虑申请小额诉讼程序(适用于案件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金额不大的案件),一审终审,审限较短。
为避免押金拖延风险,租房前应选择正规中介机构,查看其营业执照、房地产经纪机构备案证明,签订规范的租赁合同,明确押金退还条款和违约责任,退租时与中介共同验房并签署书面交接单,保留所有相关凭证。
以下是相关问答FAQs:
Q1:中介以房屋损坏为由扣押金,但未提供证据,怎么办?
A:若中介仅口头声称房屋损坏而未提供照片、视频、维修费用清单等证据,或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损坏程度及责任归属,租客可拒绝其扣押金要求,要求中介在7日内书面说明损坏情况并提供相应证据,逾期未提供的,视为其放弃扣押金权利,若中介仍拒不退还,可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词句、合同的有关条款、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以及诚信原则,确定该条款的真实意思”的规定,主张中介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通过投诉或诉讼维权。

Q2:退租时中介以“房屋未深度清洁”为由扣部分押金,合理吗?
A:是否合理需根据合同约定及实际清洁情况判断,若合同中明确约定“退租时房屋需深度清洁(如油烟机、空调滤网等需专业清洗)”,且中介提供了正规清洁公司的收费凭证(证明清洁费用合理),则扣除相应费用合理,但若合同未明确清洁标准,或中介自行定价清洁费用远高于市场价,或租客已对房屋进行常规清洁(地面、墙面、门窗等无明显污渍),中介无权以“未深度清洁”为由扣费,此时可要求中介提供清洁标准依据及费用明细,若无法提供,可通过协商或投诉解决,必要时可自行拍照留存房屋清洁状态作为证据。
暂无评论,1人围观